正文 第12章 輯三 富貴如浮雲(3)(1 / 3)

但他把這個想法一說出來,就遭到一位正直大臣的堅決反對,他對漢武帝說:公孫弘這老頭,工資那麼高,卻把日子過得那麼苦,他就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廉潔和樸素,以此吸引大家的眼球。皇上,您可不能上他的當啊!

見有人這麼說,漢武帝就問公孫弘:他說的都是實情嗎?

公孫弘上前不慌不忙地說:我把日子過得苦那是真的,但我絕對不是裝的,我隻是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再說,一個大臣是不是忠誠,也不能隻看他的生活,主要還是看他的實際行動!但剛才的人說得也有道理,一個中央高幹過得太苦,是容易讓人覺得假!所以,這位仁兄是一個直言的忠臣!

公孫老頭這番話說得非常漂亮,既為自己做了辯護,又顯示了自己的大度。漢武帝覺得老頭是一個“誠實君子”,馬上給他封了侯爺的爵位,還給了許多金銀財寶。

這公孫老頭既賺了吆喝,也得了實惠。

點|睛|智|慧

雖然不能說所有廉潔名聲在外的人,都是偽君子,但真正清白的人是很少去大街上吆喝自己的。好多人,並不是真的喜歡清廉樸素的生活,他們之所以那麼做,隻是為了釣到更大的魚而已。所以,在生活中碰到誇自己廉潔的人,你不要聽他說的話,要看他怎麼做。

第十一節 人心一歪就得出事

老祖宗說話

人心一偏,遂視有為無,造無作有。

譯文:人一旦昧了良心,就睜眼說瞎話,顛倒黑白。

過來人的故事

申生是春秋時期晉國領導獻公的接班人,他性格仁孝厚道,獻公對他也還不錯。本來等老頭子一過世,申生就是新的領導人。但這時有個人起了歪主意:晉獻公有個非常漂亮的小老婆,前不久生了個大胖小子,因為很受獻公寵愛,這位姨娘就想為自己新生的兒子謀個好前程。於是,她決定要讓申生從地球上消失。

對於搶班計劃,這位小姨娘決定分三步走。

有一夜裏,睡覺的時候,小姨娘突然抽抽搭搭地哭了起來。看著小老婆梨花帶雨般的模樣,獻公心疼得很,他溫柔地說:別哭了,有什麼委屈說出來,我給你做主!

真的嗎?小老婆嬌滴滴地說。

我堂堂一國領導,說話還能不算數?你就快說吧!

我要當第一夫人!美人堅決地說。

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不就是個大老婆的身份嘛,明天我就把你扶正!

以前,申生的生身母親是第一夫人,但這時,她已經去世了好長時間。所以第一夫人的位子是空缺的。領導說話還真算數,第二天,小老婆就光榮地升為大老婆。至此,小姨娘算是完成了計劃的第一步。

沒過多長時間,她又決定實施計劃的第二步。有一天,她派人去對申生說:你爹現在正在花園等你,說是有緊急的事要跟你商量。太子是個孝順的孩子,一聽老爹找自己,急衝衝就往花園趕。但一到花園,老爹沒見著,卻見新任第一夫人微笑著對自己說:申生,來這等!

厚道的申生就走了過去。

但沒一會兒,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隻見滿園的蜜蜂都紛紛往小姨娘的頭上奔。小姨娘害怕呀,就跑了起來。這下,蜜蜂更來勁,追著小姨娘飛。這時,小姨娘大喊一聲:救命啊!

申生見後娘這麼狼狽,就上前用手去驅趕蜜蜂。這時,小姨娘抱著腦袋在前麵跑,申生揮著衣袖在後麵追。很巧地,這一幕被剛好經過的獻公看見了,他拿起一根打狗棒大喝一聲:混賬!看你平時老實,現在連你老子的女人你也敢這麼不尊重!看我不打斷你的狗腿!說完,就向兒子猛撲過去。但被小老婆攔住了:主公,別生氣了!都怪我今天穿得太性感,才勾起了他的欲望,你就放過他吧!

混賬!看在你媽的分上,這次就放過你,趕快給我滾!這次,申生雖然沒有被打斷腿,但他爹從此討厭上了他。後來,還把他派到了北方邊疆地區。

消停了一年半載,小姨娘使出了最致命的一招。她派人對申生說:“你阿爸昨夜做夢,夢見了你死去的阿媽。她告訴你阿爸說,她在那邊可憐啊,你趕緊弄點肉,祭奠祭奠你阿媽吧!”

聽見阿媽在陰間受委屈,申生連忙準備了二百斤臘肉祭奠她的在天之靈。

按照當時的規定,祭祀用的臘肉,過後需要先送給長輩嚐嚐。於是,申生按照規定分了一百斤臘肉,用專車給老爹送了過去。但臘肉送到目的地後,現任第一夫人給加了點作料“鶴頂紅”(一種極毒的毒藥)。有一天,吃午飯的時候,第一夫人做了一盤端給獻公。但當獻公要吃的時候,她突然大聲說:

慢!小心有毒!

獻公微微一笑說:你也太過敏了吧!難道我兒子還要毒死老子?人心隔肚皮,那可難說!你不妨先給狗和太監嚐嚐。

獻公就把肉分別分給太監和狗吃,二者當場就死翹翹了。“好哇!這畜生還真的要殺老子,沒那麼容易,老子先結果了你!”

於是,憤怒的晉獻公立刻傳令,讓兒子申生在駐地自殺。一輩子聽話的申生,這次也沒猶豫,用劍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點|睛|智|慧

有些人平時跟你微笑點頭,嘻嘻哈哈,好像挺熱情的,可一旦到了有利害衝突的時候,他就不客氣了。你沒做的事,他說你做了,你做了的事,他說你沒做。總而言之,是怎麼不要臉怎麼來,隻要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所以,碰見這類家夥,朋友們千萬提防著點。

菜根譚(原文)

(明)洪應明

欲做金精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煆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在複萌,而小過轉為大罪;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成欲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