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輯三 富貴如浮雲(3)(2 / 3)

心得

世所流傳的《菜根譚》版本眾多,此句或作“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複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相比之下,“根在複萌”比“根燼複萌”稍好,“小過轉為大罪”也比“塵情終累乎理趣”更有啟發性;不過後一版本的長處是,“塵情終累乎理趣”與“理趣反轉為欲根”可以很好地呼應。“理趣”,很抽象的一個詞,大致可理解為理性之趣、理性之美。“欲根”,欲望之根。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心得

這一句的精妙處在於:“百折不回之真心”是立身之本,“萬變不窮之妙用”是處事之智,如果沒有“本”,“智”不過就是投機取巧。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處著腳,若稍慕虛名,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俗。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隻差毫厘,人品直差天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心得

一念之差,便有天壤之別!“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不知道今天在物欲橫流中摸爬滾打的人們能否認可?“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成家男人一定要珍惜此言,今天多的是隻顧妻子兒女、而把父母放在腦後的情形。

功夫自難處做去,如逆風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學問自苦中得來,似披沙獲金,才是一個真消息。

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稍遷就,稍遷就則失從違之準;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心得

“從違之準”,從是順從,違是反對,準是準則,意思是失去了是非判斷的依據。“是非邪正”關係著做人的原則,作者主張采取進取的姿態,堅持到底;“利害得失”不過是身外之物,作者主張退讓,不計較一己私利。

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處事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胸襟。

心得

“處事之事業”,或作“經世之事業”,意思一樣。這句話說得有點玄妙,意思是既要勇於擔當,又要善於擺脫,入世與出世、積極與消極交織在一起。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人生在世,應該努力成就一番事業,但成就事業並不是為了比別人有錢、比別人有勢,不要存太強的得失心,這樣才可以享受做事業的樂趣,化解做事業過程中的壓力,達到一種灑脫、享受人生的境界。

淡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戡過。不然操持未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則愆尤自少;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常多。

肝腸煦若春風,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王公。

心得

“還憐煢獨”,錢包裏隻剩下一文錢卻還憐憫、幫助孤獨無依靠的人。即使赤貧,隻要有骨氣、有愛心,王公貴族也難比!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奮迅,常患以奮迅而成魯莽,故當抑其躁心;老成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縮,故當振其惰氣。

心得

“奮迅”,奮發、迅速,意思是說年輕人血氣方剛,遇事衝動,有時就會流於急躁、魯莽;相反,年紀大的人,心理成熟,做事穩重,但又容易犯退縮的毛病。“老成”是指心理年齡,不一定就是指老人。總之,年輕人遇事要先退一步、冷靜一下,老成人遇事則要積極一些。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閑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氣度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細而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真人品。

心得

一連四個比喻,讀來有“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就是這種境界。“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一句是總起,告訴人們要鎮定、堅持,不要隨波逐流、毫無定見。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做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心得

這一句很值得注意。做人要脫俗,要有不同於常人的境界,但又不可有改變世風的心思;處世要順應時勢,但又不能見機起意,隨波逐流。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芝草無根醴無源,誌士當勇奮翼;彩雲易散琉璃脆,達人宜早回頭。

心得

“芝草”是傳說中的仙草、吉祥草;“醴”,好喝的泉水。芝草是沒有根的,甘泉是沒有泉源的,它們的美好都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所以說有誌青年要向它們學習!雲彩易散、琉璃易碎,這種迷惑人的東西不長久,所以不要迷戀。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自快意中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

心得

“拂意”,就是不順心。一般人遇上不順心的事便煩憂不已,君子則是在日子過得最順心的時候覺得憂慮,也就是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