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必適誌於花柳爛漫之時,得趣於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後,向聲稀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龠,民物之根宗。
心得
“花柳爛漫之時”、“笙歌騰沸之外”,都是指人世間熱鬧、紛擾的地方;“木落草枯”、“聲稀味淡”,是指清靜、閑適的地方。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心得
君子坦蕩蕩,所思所想所為,沒有什麼是見不得人的。而君子的才華、能力,則好比珠玉寶貝,要藏掖著點,不可太張揚。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愧。
心得
這裏講的是一個人靜夜麵壁反省的情形。“妄”是非分之想,“真”指人性的本真。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心得
得意時須心生警惕,棘手處切莫放手。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心得
“欲路上事”,指欲望方麵的事情;“萬仞”,萬丈深淵。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誌定勝氣,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鑄。
心得
這一句是君子自我激勵的話。“誌定勝氣”,氣指形勢。有誌氣、品格高尚的君子,君王將相籠絡不了他,命運的折磨改變不了他。
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處。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意思,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心得
“要個木石的念頭”,要像木頭和石頭一樣靜定,無欲無求;“要段雲水的意思”,要像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水那樣,不貪不戀。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心得
“昭昭”,光明或明白的樣子,“冥冥”,昏暗的樣子,引申為民間常說的陰曹地府。這裏講的是“表”(果)和“裏”(因),髒腑裏的病我們肉眼看不到,但從外部的症狀可以判斷出來,引申到為人處事上就是,人要想在明處沒有醜事、不出醜聞,那麼就自覺點,別在背地裏做見不得人的勾當。
心地清淨,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齎盜糧矣。
心得
“藉寇兵”、“齎盜糧”,典出《史記·範雎傳》,意思是這種居心不良的讀書法,就好像從盜賊那裏借兵馬和糧食。
讀書不見聖賢,為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為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心得
“鉛槧”,本意是印書用的鉛字刻版,指書本。這四句很有意思:讀書不能發現書裏的精華,那就是書本的奴仆;做官不愛護百姓,那就是穿了高級服裝的盜賊;口裏宣講大道理,行動上卻從不實踐,那就是永不會落實的虛話套話;做事業卻不重視積累功德,那事業就如路邊的花,一晃就沒了。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編斷簡封固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豔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
操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附權勢者淒涼萬古。故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淒涼於萬古。
學者要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意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而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心得
這一句和“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有相通之處,既要兢兢業業,又要有通達、灑脫的一麵。人們常說,隻有內心真正快樂的人,才能帶給別人快樂;同樣地,讀書人隻有內心一片春草勃生的境界,才能為世界帶來希望。
心體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猶生厲鬼。
人隻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心得
貪欲的念頭才起,就應該扼殺掉。有點“狠鬥私心一閃念”的意思。
君子而詐善,無過小人之肆惡;君子之改節,不若小人之自新。
淡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不可稍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隻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隻是本然。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隻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公道正論不可犯手,一犯則貽羞萬世;權門私竇不可著腳,一著腳則玷汙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