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體育的發展,對亞洲社會的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例如,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和文化,許多亞洲國家非常重視發展基礎教育,並帶動了體育事業發展,一些海灣國家不惜將用石油換來的美元,投資發展本國教育、文化和體育。不少國家把體育作為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激勵愛國熱情的手段。日本借助1964年承辦東京奧運會之機,推動了經濟的騰飛。中國利用1971年的乒乓球外交,促進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這些無不給亞洲體育的發展曆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亞洲地域廣、人口多,各國的社會製度、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的水平差異很大,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的戰爭傷痕,使戰後的亞洲體育發展,經曆了不斷衝突與磨合。在這一過程中,甚至出現過一些影響亞洲體育和諧發展的重大事件。如1954年第2屆亞運會上,菲律賓人民對日本隊不歡迎;1962年第4屆亞運會,承辦國印度尼西亞拒絕中國台灣和以色列運動員入境。特別是中國長期被關在亞運會的大門以外,大大影響了亞洲體育的發展進程。
三、崛起與壯大
亞洲體育的崛起與壯大首先表現為各國努力把提高人口素質放在各國體育工作的首位,使亞洲大眾體育獲得了飛速發展。為了有效發展大眾體育成立了促進國家間協作發展的“泛太平洋大眾體育協會”,同時,亞洲各國都紛紛結合本國情況進行了不同年齡、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體質測試工作。
同時,亞洲體育的崛起與壯大還表現在各國運動競技水平普遍提高,在世界競技體育領域內的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由早期的日本一枝獨秀,到後來中、日、韓三強鼎立,再到後來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具有爭奪金牌能力,亞洲的競技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成為世界體壇的一支勁旅。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曾在2008年8月2日的北京奧運會新聞發布會中預言“亞洲體育運動將在本屆奧運會上‘蘇醒’”。北京奧運會上,東道主中國不僅以51金結束了美國連續3屆奧運會金牌榜頭名的壟斷,而且獎牌數也得到了空前提升,其他亞洲國家也表現不俗。跆拳道、柔道、舉重傳統強項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在拳擊上,亞洲國家拿到了14塊金牌中的5塊,比例高達36%;日本女壘力挫美國,韓國男棒力挫古巴,印度射擊奪得該國28年來的首枚金牌,等等。目前,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