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20幾歲太“閑”,30幾歲被“嫌”(1)(2 / 3)

第二節 作好隨時出擊的準備

西漢人戴聖在《禮記·中庸》中說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在行動之前進行籌劃、準備。事先有準備才能獲得成功,否則就會失敗。因為一個缺乏準備的人一定是一個差錯不斷的人,因為沒有準備的行動隻能使一切陷入無序,最終麵臨失敗。成功的機會隻青睞有準備的人。

阿爾伯特·哈伯德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還是想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很早就開始了有意識的準備。他明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最缺乏的是知識和必備的經驗。因而,他有選擇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時間的空隙。甚至在外出工作時,他也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電車時一邊看一邊背誦。他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這使他受益匪淺。後來,他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一些係統理論課程的學習。

阿爾伯特·哈伯德對歐洲市場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考察,隨後,他開始積極籌備自己的出版社。他請教了專門的谘詢公司,調查了出版市場,尤其是從從事出版行業的普蘭特先生那裏得到了許多積極的建議。這樣,一家新的出版社——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誕生了。

由於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出版社經營得十分出色。阿爾伯特·哈伯德不斷將自己的體驗和見聞整理成書出版,名譽與金錢滾滾而來。阿爾伯特並沒有就此滿足。他敏銳地觀察到,他所在的紐約州東奧羅拉,當時已經漸漸成為人們度假旅遊的最佳選擇之一,但這裏的旅館業卻非常不發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阿爾伯特沒有放棄這個機會。他抽出時間親自在市中心周圍進行了兩個月的調查,了解市場的行情,考察周圍的環境和交通。他甚至親自入住一家當地經營得非常出色的旅館,去研究其經營的獨到之處。後來,他成功地從別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館,並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裝潢。

在旅館裝修時,他根據自己的調查,接觸了許多遊客。他了解到遊客們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更注意到這些遊客是由於厭倦繁忙的工作,才在假期來這裏放鬆的,他們需要更簡單的生活。因此,他讓工人製作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家具。這個創意一經推出,很快受到人們的關注,遊客們非常喜歡這種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這個機遇,一個家具製造廠誕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證明了他準備工作的成效。同時他的出版社還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兩份月刊,其影響力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出版後達到頂峰。

阿爾伯特深深地體會到,準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執行力的基礎。因此,他不但自己在作任何決策前都認真準備,還把這種好習慣灌輸給他的員工。不久之後,“你準備好了嗎”已經成為他們公司全體員工的口頭禪,成功地形成了“準備第一”的企業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公司的執行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自然顯而易見。

男人成長法則

偉大的成功往往是由意外的機遇促成的。如果一個沒有絲毫準備的人,即使是機遇出現在他麵前也是會被錯過的。

有位成功學家如是說:“成功不會屬於那些沒有絲毫準備的人。那些沒有準備的人,即使有成功的機會,也會因為沒有精心準備而錯失,甚至將已經到手的成功拱手讓給別人。”的確如此,成功必須經過努力奮鬥才能夠獲得,豈能是一個沒有任何準備的人可以得到的呢?然而有些機會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降臨的,因此我們不能鬆懈怠慢,要時刻作好準備,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以便機會出現時,我們可以一把抓住。

塞繆爾·約翰遜說:“最明亮的歡樂火焰大概都是由意外的火花點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時散發出芳香的花朵,也是偶然落下的種子自然生長起來的。”偉大的成功往往是由意外的機遇促成的。如果一個沒有絲毫準備的人,即使是機遇出現在他麵前也是會被錯過的。

成功的機會,隻會青睞有準備的人,它不相信眼淚,它與懦弱膽小、鬆懈懶惰、蠻幹盲從無緣。懦弱膽小的年輕人,一遇困難便裹足不前,魄力不足、謹慎有餘,不足以成大事;鬆懈懶惰的年輕人,毫無危機感以及責任感,在享樂主義的驅使下揮霍人生;蠻幹盲從的人,遇事毫無主見,隻會跟著別人後麵亦步亦趨,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隻有積極作好準備的人,才能在20幾歲把握住成功的機會,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