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20幾歲太“閑”,30幾歲被“嫌”(2)(1 / 3)

隻有我們肯運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能實現。

第四節 創業引導成長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職場上的競爭愈演愈烈,“僧多粥少”成了當今年輕人就業的嚴峻形勢。在這樣背景下,“創業”一詞越來越被年輕人所熟悉,很多人湧進了創業的潮流中,結果無論成功或失敗,相信他們都經曆了“創業”這堂人生成長課。在這堂課中,責任、人脈、擔當、全心全意成了主要的課程,並最終引領著你走向成熟的人生。

中山聖雅倫公司董事長梁伯強被媒體稱為“鬼才”、“每根頭發都是豎起的天線”的“指甲鉗大王”。他憑借的就是對信息的敏感嗅覺和“捕風捉影”的超人能力。

1998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梁伯強讀到報紙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話說指甲鉗》的文章。文中寫道:朱基總理在接見全國輕工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代表時,談到了對指甲鉗質量的不滿。朱總理說,他沒用過一個好的指甲鉗,我們國家生產的指甲鉗,剪兩天就剪不動了,即使使出大勁也剪不斷指甲。文章中說,當時朱基總理還特意帶來三把台灣朋友送給他的指甲鉗,向與會代表展示其過硬的質量、美觀的造型和實用的功能,並以此為例,激勵大家要對產品質量高度重視,希望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開發更多更好的新產品,把產品質量、檔次盡快提高上去。

看完這些,梁伯強不禁想到,一個小小的指甲鉗能在朱總理心中揮之不去,可見這絕非小事,這裏肯定有市場空白。梁伯強興奮異常,他又想如果自己能做出質量過硬能滿足消費者要求的指甲鉗來填補這個市場空白,不就獲得了一個發展的機遇嗎?想到這,他越發抑製不住心中激動的心情,立即決定著手此事。

經過深度的市場調查,梁伯強了解到,中國台灣銷售的指甲並非產自台灣,而是來自韓國和日本。其中,韓國的指甲鉗占據了世界指甲鉗銷量的頭名。這一下,梁伯強心裏有了底,要做出質量過硬的指甲鉗,需要到世界上指甲鉗質量最好的廠家去學習技術。1998年10月,梁伯強踏上了前往韓國的征程去學藝。他以做韓國著名的777牌指甲鉗公司的代理產品為名,一口氣買了30萬元的貨,然後以質量問題為理由,使對方老板親自帶梁伯強參觀了生產的全過程。這學藝的過程,前前後後花了他一年多的時間。

學成歸來的梁伯強傾其所有,在寧波開發區投資了指甲鉗生產線,並注冊成立了聖雅倫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聖雅倫指甲鉗銷售額達到兩億多元,產品在全國四百多個商場銷售,並成為中國指甲鉗行業的第一品牌,進入世界指甲鉗行業的第三名。

當然,控製成本、打造品牌、突出優勢等等也是創業課中年輕人會慢慢接觸到的內容。這裏,也可以從創業誤區的角度來了解一些年輕人易犯的錯誤。

男人成長法則

創業時不一定非得等到資金全部到位才動手,這不但會錯失良機,也會使創業的計劃擱淺。有時,隻要善於把握機會,再小的錢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1.對小生意不屑一顧

現在很多人在投資創業時,都將目光投向高、精、尖產品,不願意做小產品,研究小項目。一開始就希望賺大錢,認為小打小鬧成不了大氣候。其實,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美國吉利、麥當勞,當家產品也不過是剃須刀和漢堡包這樣的“小玩意兒”。生產螺絲刀也好、繡花針也好,一旦做成規模、做出品牌了,都有很大的前景。很多外國人說中國是“投資者的天堂”,因為我們國家的需求量很旺盛,一旦做出一點業績,做大做強的可能性就比在發達國家要高很多。

2.過於看重啟動資金

有許多人總是以自己手中沒有錢為借口拒絕創業,其實,資金不是創業最大的問題。財富的擴張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創業時不一定非得等到資金全部到位才動手,這不但會錯失良機,也會使創業的計劃擱淺。有時,隻要善於把握機會,再小的錢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安於現狀,不滿足於現狀,不享受安逸,不輸給惰性。創業這堂課,它引領著年輕的你進入冒險的森林,你也許會害怕,會迷茫,會狼狽,會不知所措,但當你走出森林的那一刻,當你看到嶄新的陽光撲麵而來時,你會驚覺,原來你的人生早已充實而飽滿。

第五節 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

20幾歲男人正是青春稚嫩的時期,會將世事想得淺一些,對世界的猜測和幻想也會顯得十分稚嫩。他們往往容易受到安逸的誘惑,產生不勞而獲的不良習慣;往往將成功看作投機行為,僥幸心理嚴重。對於成功的企盼無可厚非,但是取得成功的途徑確實需要年輕人好好對待。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即使有了,那也是毫無根基的海市蜃樓,不久也就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