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明白什麼是愛(2)(1 / 3)

所以相同的性情往往滋生了兩個人的愛慕和吸引,而相同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卻是兩個人分不開的保證。小文和小凱在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上的不同注定了他們隻能以分手告終。愛情是和人的生活習慣有關的。所謂“性相近,習相遠”,不同的生活習慣很難讓兩個相愛的人走在一起。

父母現實的眼光一般與“門當戶對”掛鉤,用“門當戶對”來衡量愛情是否有道理呢?其實還是有道理的。一提“門當戶對”,我們很容易想起在舊社會中所謂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狀況相當的舊式婚姻製度下的“門當戶對”,這給天下多少有情人造成了不幸。事實上“門當戶對”的婚姻是保證美滿婚姻的一個條件,“門當戶對”的美滿婚姻還是曆曆可數的。

今天,我們提的門當戶對是指雙方家庭的為人處世的方式、雙方家庭的文化素養和雙方家庭的家教家風要相近。而前兩者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家教要求,長期的家教又會形成家風。如此“相近”,家庭成員的基本素質及人生價值觀也會相近。而素質的優劣、人生價值觀的不同,會反映出雙方在對人對己對事態度上的不同,有可能會全然相反。

愛人之間的相處,也離不開雙方對人對己對事的態度。感情融洽與否,婚姻美滿與否,尋根究底,都有一個門當戶對的問題。“百年伉儷是前緣,天意巧周全”,大抵什麼層次的人,上天會給他配什麼層次的伴侶。街頭流浪的乞丐,老婆要麼在鄉間種田,要麼也在都市裏乞討過活,而絕不可能是個女博士。

在現代社會,露西愛上傑克隻是好萊塢電影工業一手炮製的童話。正因為是人間難得幾回見的童話,《泰坦尼克號》的愛情故事才賺得了無數男女的眼淚。所以我們應該聽聽父母的忠告,父母把他們的眼光投到了現實中的更具體的層麵,而不是風花雪月的愛情上。

男人成長法則

父母的人生經驗畢竟比較豐富,他們的意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在熱戀中不要全然不顧父母的意見。

在需要物質和精神兩種食糧來讓人快樂的今天,我們更願意選擇門當戶對的結婚對象。兩個人既需要有相同的生活習慣,還需要有共同的進步,而這恰恰是一樁幸福的、高素質婚姻的體現。以為愛情可以超越一切,而無視“門當戶對”的勸告,必將為日後的婚姻生活埋下苦果。

第五節 戀人培養計劃

大多數人都相信,愛情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那麼,我們可以遇到百分百的愛情嗎?回答是不太可能。如果我們總是覺得眼前的這個人不合心意,或者在相處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對方還有些缺點是之前沒有看到的,你可以選擇結束這段感情,但你下一次就能找到真正合適的那個人嗎?

的確,找到一個和你氣質相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終其一生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命天子。這個世界上有70億人,除了那些極度浪漫的人之外,這70億人中並不止一個適合你,肯定有一些人是適合你的。而我們隻要遇見其中的一個,用心去培養,就能得到很理想的愛情。

相信看過《史密斯夫婦》的人都會覺得,故事的最後,布拉德·皮特與安吉莉娜·朱莉扮演的角色最終走到一起是幸福的,電影中那些打鬥的場麵非常刺激,朱莉的身材和身手都讓人眼花繚亂。但這是否意味著,當帷幕落下的時候,他們就得到了完美的愛情?

事實上,他們的愛情不是結束了、完滿了,而是剛剛開始。電影或許在藝術性上和娛樂性上有很多的貢獻,但是在關於愛情的引導方麵,卻是做得不太好的。熟悉了電影情節的人,特別是熟悉那些郎才女貌的電影劇情的人,最後都難以擺脫一種愛情上的“思維定勢”:我要去尋找那個對的人,隻要我苦苦等待遇到他,一切美好的愛情就都會發生了。

一時的激情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對於那些俊男靚女而言,我們可能在頭一年兩年裏都不會厭倦彼此。但要想有一個更長久、更穩定的關係,培養比尋找更加重要。與其總是花時間去找你的完美女孩,還不如去培養你已經選擇的女孩,讓她更加了解你需要怎樣的愛。

培植親密關係並不是簡單地戴上戒指或者明誓忠誠,而是需要一起生活的。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並不是要給相戀時的愛情“保鮮”,而是要讓初戀時的愛情慢慢地轉變,豐盈,升級。我們可以靠時間來醞釀感情,或者我們可以積極地去做一些事來表達我們的愛。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通常是通過我們的行為方式形成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邀請別人,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你都會覺得自己是個自信的人;如果你參加了某個比賽,你會認為自己是勇敢的;如果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那你會認為自己有很強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