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你的愛侶,即使你們一見傾心,但之後不付出努力去維護,這種愛也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隻有通過激活關係中的行為活動,愛的關係才能持久。很多妻子都是因為無法忍受長時間被丈夫遺忘,才提出離婚的。根據一項對婚齡有20、30、40年的夫婦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們能依然有激情、關係親密,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往往像理解自己一樣理解對方。
要被了解,就意味著你的弱點、失敗、焦慮、錯誤等等都要展現出來,讓對方看到一個真實的你。也就是說,當你和愛人在一起相處的時候,盡量去分享你自己的感覺。誰都想被自己的伴侶認可,但是這並不是健康關係的基礎。這也是很多夫婦的誤區。一個健康的關係就是要揭示自身,而非試圖不停地讓別人銘記自己。
男人成長法則
對於你的愛侶,即使你們一見傾心,但之後不付出努力去維護,這種愛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隻有通過激活關係中的行為活動,愛的關係才能持久。
當你揭示自己的時候,確實是一種冒險。真實的你有時候會導致關係中的衝突、不合,這是很正常的。從長遠來看,如果你經常揭示自己,敞開心扉分享自己,你們的關係是在成長的。
第六節 父母永遠都是你的財富
“說實話,我感到很有壓力。現在我在一線城市工作,一個月的工資隻能買到十分之一平方米的房子,也就是說我50年不吃不喝不生病的情況下,也隻能在市區買到一個一居室。這樣下去,我什麼時候才能把父母接過來呢?想到這些我就覺得自己好慘,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瀟灑過、年輕過……”
一位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在論壇裏麵發起一個討論生存情況的帖子,網友紛紛響應,讚同這位樓主的觀點。這樣看來,親情,特別是雙親成為了當下年輕人心上一個不小的包袱。雙親將來的衣食住行,成為年輕人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而對於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還有人雖然沒有贍養老人之憂,但一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與現實中平庸的自己差距之大,就非常內疚和慚愧。他們要麼選擇根本不去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處境,要麼選擇用善意的謊言來欺騙父母,讓親友們都以為自己在遠方生活得很好。
“我寧願在這裏吃點苦,過無拘無束的生活,也不想回國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子不爭氣。”一個在英國留學的男孩給自己大學同學寫信的時候這麼說。從小就被親友們稱讚“聰明”“開朗”“有前途”的他一直承載著父母很大的希望,而他也確實比較優秀,不僅上了重點大學,鋼琴也彈得漂亮,後來到了英國留學。在他的父母看來,兒子一定能“成功”。
而他在英國順利完成學業之後,和一個中國女孩兒戀愛,打算在那裏開一個飯館。這與父母期待的“成功”還有很遠的距離。於是,他打算生活在遙遠的地方,讓父母朦朧地覺得自己過得很精彩就好了。
其實,每一個年輕人身上幾乎都背負著前輩的期待。他或者她,隻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縮影。每一代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親情,它一直存在,也會一代人一代人地傳承下去。
當我們年老的時候,我們也會對年輕的後輩們有同樣的期待,但,這也僅僅是期待而已。我們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將來平平淡淡就不愛他們了,這一點是大家都讚同的。
但作為孩子,我們又多麼害怕自己的平庸會對父母造成“傷害”。就像父母總是低估孩子的抗壓能力一樣,孩子們也總是低估了父母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底線。
雖然這些擔憂都是出於愛,卻大大地損耗了親情,讓原本可以成為動力的資源變成了巨大的壓力,讓我們在自責和自卑中度過。
親情,本應該成為我們的動力。為了親人,我們要更珍重、更努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更幸福。
沒有哪個父母願意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可是這一點最容易被我們遺忘。是壓力還是動力,隻是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從父母的身上找到前進的動力,並不是單純地將他們的未來背負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從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曆中,悟出一點智慧。無論這智慧是父母擁有的還是缺少的東西,它都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男人成長法則
為了親人我們要更珍重,更努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更幸福。沒有哪個父母願意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可是這一點最容易被我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