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明白什麼是愛(2)(3 / 3)

每一個年輕人老去時,他最想留給子孫的,無非還是人生的智慧。如果親人們知道,我們正在成長,正在享受當下的人生,正在全力以赴眼下的事情,他們會像知道我們功成名就一樣高興和自豪。這正是親情的偉大之處。

第七節 重新理解對父母的孝道

一天,子遊問老師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現在,隻要能養父母,有人就覺得是孝了,但犬馬一樣能有人養著。沒有對父母的一片敬心,養老和養牛養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孔子的這番話或許會令很多人沮喪,因為不少人現在對父母的許諾正是養老。我們看看曆史上這樣一個故事吧:

一個財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愚笨,很不討人喜歡。小兒子聰明伶俐,於是財主就盡心撫養小兒子。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了,大兒子一直在家裏陪著父母,小兒子因為頗有才華,被父親送到縣城讀書。

小兒子果然不負眾望,考取了功名。一家人歡天喜地,兩位老人也準備收拾行李,和小兒子一起到新地方開始生活。本來小兒子不想帶著父母,但是想到兄長愚鈍,就勉為其難地帶上了兩個老人家。

到了就職的地方之後,小兒子給父母選了一間房子,安排了一個奴婢,從此就消失了。兩位老人都看不見小兒子的人影,生病了也隻能使喚下人去找大夫。雖然在這裏不愁吃穿,但是兩個老人心裏很難過。

一年以後,大兒子帶著家鄉的特產過來看弟弟。一見到老人,大兒子就難過地哭了——一年不見,父母老了許多,以前胖胖的父親也瘦成一把骨頭了。雖然大兒子很笨拙,但是很心疼父母,他決定帶著父母回家生活。父母想到自己以前和大兒子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從來沒有把他當回事,像下人一樣使喚他端茶倒水,但是他從來沒有生氣,反倒是樂嗬嗬地照顧父母,不禁也流下了眼淚。就這樣,笨哥哥又帶著老人回到鄉下去了。小兒子卻想不明白:為什麼父母不跟著我這樣有頭有臉的兒子,卻要和那笨人一起生活?

隻有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孝心,他們才會覺得幸福。現代社會,很多人可能會逢年過節給家裏寄一些錢回去,但是父母最缺的並不是錢,而是一片關愛。

凱文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投資經理,在他為工作埋頭苦幹一個冬季之後,終於獲得了半個月的假期。他早就計劃好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到一個風景秀麗的觀光勝地去隨心所欲地暢遊一番。臨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興奮地整理行裝,把大箱子放進轎車的車廂裏。第二天早晨出發前,他打電話給母親,告訴她去度假的消息。

母親說:“你會不會順路經過我這裏,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們很久沒有團聚了。”他急忙向母親說:“媽媽,我也很想去看你,可是我和朋友已經約好見麵時間了,恐怕沒有時間過去。”當他開車正要上高速公路時,忽然記起今天是母親的生日。於是他繞了一段路,停在一個花店門口,打算訂些鮮花,叫花店給母親送去。

男人成長法則

不論你手上是一碗茶還是一張明信片,當你雙手交到父母手上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禮物。

這時店裏來了個愁容滿麵的小男孩,挑好了一束康乃馨後,卻發現所帶的錢不夠,少了10元錢。凱文問小男孩:“這些花是做什麼用的?”小男孩說:“送給我媽媽,今天是她的生日。”

凱文聽後,拿出鈔票為小男孩湊足了買花的錢,小男孩很快樂地說:“謝謝你,先生。我媽媽會感謝你的慷慨。”

凱文笑了笑:“很願意幫助你,其實,今天也是我母親的生日。”

看著小男孩滿心歡喜地抱著花束離開,凱文若有所思,他選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黃菊花,付了錢,給花店老板寫下他母親的地址,然後發動車子,繼續上路。

車子開出一小段,轉過一個小山坡時,他看見剛才遇到的那個小男孩站在一個小墓碑前,把鮮花攤放在墓碑前麵。小男孩也看見了他,揮手說:“先生,我媽媽喜歡我給她的花。謝謝你,先生。”

凱文看到這個場景,心有所動,立即將車開回花店,找到老板,問道:“那幾束花是不是已經送走了?”老板告訴他還沒有。

“不必麻煩你了,”他說,“我自己去送。”

是的,不論你手上是一碗茶還是一張明信片,當你雙手交到父母手上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禮物。

不管你的父母現在是否依賴你,想念你,任何時候,他們都希望感受到真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