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自我解壓的心法(1)(3 / 3)

總體來說,一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他對他人的開放性體現在這兩個方麵:一是由初次見麵時待人接物的習慣所決定的,這稱為社交性。一個有影響力而社交能力強的人善於閑談,但談話中未必會涉及根本問題。二是由一個人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本意、內心展現給他人所決定的,這稱為自我展示性。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要想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就必須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和真實想法,向別人講心裏話,坦率地表達自己、陳述自己、推銷自己。這就是自我暴露。

當自己處於明處,對方處於暗處時,你一定不會感到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對方卻諱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會對他產生親切感和信賴感。

當一個人向你表白內心深處的感受時,你可以感到對方首先信任你,其次想和你達到情感的溝通。這就會一下子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知心朋友比較多,雖然他們外表看起來不是很擅長社交。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樣的人一般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為人真誠,渴望情感溝通。他們說的話也許不多,但都是真誠的。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不知怎麼總能有人來幫助他們。

而有的人,雖然很擅長社交,甚至在交際場中如魚得水,但是他們卻少有知心朋友。因為他們習慣於說場麵話,做表麵功夫,交朋友又多又快,感情卻都不深。因為他們雖然說很多話,但是卻很少暴露自己的感情。其實人人都不傻,都能直覺地感到對方對自己是出於需要,還是出於情感而來往。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對情感的需要,就好像對食物的需要一樣,是與生俱來的。情感紐帶下結成的關係,要比暫時的利益關係更加牢固。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獨樂樂”,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文明社會獨自去成長,然後獲得幸福。哪怕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做的——追求個人幸福這件事情,也是和大環境聯係在一起的。

不要將生活當作個人的暗室修行,你必須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在人情世故中得到鍛煉,慢慢成長。如果說北美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可能引發南美的暴雨,那麼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也可能引發整個社會的改變。

人無論在何種境地下都不可以封閉自己,因為人是一種社會性質的動物,既然是社會性質的就要懂得接納別人,懂得與人為善。寬和是很重要的一種品格,我們要盡量的不抱怨,不怨恨,以一顆平和的心來對待世間的一切人和事,隨時隨地的謙和。

打開心門就要拿得起放得下。該放棄的時候再怎麼爭取都是沒有用的,那時候放棄就成為了一種很理智的選擇。其實放棄是一種智慧,自我封閉沒有什麼好處,更不會讓人增加見識。因此說,要看的遠就要先敞開胸懷,時時刻刻接納別人,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這樣會更加有益於自己的成長。

男人成長法則

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對少數親密的朋友做較多的自我暴露,而對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而每一個人的世界又都是不同的,交流是一個理解與被理解的過程。你不說話,別人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在想些什麼,那樣就更談不上理解你了,於是悲哀就那樣產生了。所以說,要打開心門,要懂得交流,這樣才會更加有助於我們。

在你渴望改變自己的時候,不要將自己孤立起來,或者和過去徹底劃清界限,那等於是關閉了一扇接收外界能力的窗戶。保持一顆開放的、寬容的心,這比保持一顆上進的心更能幫助我們改變自己。

有影響力的人會認為,一個人至少應該讓一個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實現自我價值所必需的。

當然,“自我暴露”不足不好,但過度也是不好的。總是向別人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人,會被他人看作是自我中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