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馬氏是個沒有纏足的大腳姑娘。後來,朱元璋登基當了皇帝,她做了正宮娘娘,人們背地裏就叫她“大腳皇後”了。
馬皇後雖然腳大,人也長得不出眾,卻聰明機敏,為人淳樸善良,對朱元璋的生平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馬氏是郭子興的義女,她和朱元璋的結合是郭子興一手包辦的。當初夫妻倆寄人籬下,難免碰見不少嫉賢妒能的小人。時間一長,就連郭子興對朱元璋也不給好臉色了。
有一次,郭子興借故臭罵了朱元璋一頓,然後又關了他的禁閉,不讓他吃飯。馬氏心疼丈夫,總偷著給他送吃的。一天,馬氏剛烙完大餅就有人來了,慌忙中她順手把烙餅揣進懷裏,等別人走後掏出來偷偷送給丈夫時,她的胸脯已被燙傷了一大片。當時朱元璋感動得哭了。
直到登基的那天,在對群臣講皇後賢惠的時候還提了這件事。
馬皇後總是勸朱元璋說:“夫妻貧賤相依,患難與共,富貴長久,這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君臣之間,能做到長久互相信任卻很難啊!你不忘同我患難,更希望你不忘和群臣的患難。”朱元璋易怒好殺,馬皇後勸他不聽時,常解開衣服叫朱元璋看她胸前燙傷的那塊疤。這對朱元璋的觸動很大。
平定天下後,馬氏仍時常勸朱元璋克製容易發怒的毛病。
宋濂是個有學問的人,幫朱元璋平定天下,算是個有功之臣。丞相胡維庸因過被殺,宋濂的孫子也被牽連進去。因此,朱元璋逮捕了宋濂,並將其定成死罪。
馬皇後知道這件事後,十分難過,在和丈夫同桌吃飯時一聲不吭。朱元璋見妻子反常,問其原因。馬皇後說:“孫子的事爺爺並不知道,怎可一並定罪呢?”朱元璋被打動了。第二天,便免了宋濂的死罪。
公元1382年秋,馬皇後得了重病。朱元璋千方百計為她尋醫治療,可她什麼藥也不吃。朱元璋問及原因,她說:“如果我的病好不了,你會治醫生死罪的。”不管朱元璋怎麼勸,她硬是藥不沾唇,寧願自己病死,也不願丈夫枉殺一人。
臨終前她仍勸朱元璋:“希望你改改脾氣,求賢納諫,對待功臣善始善終,使天下臣民各安其所。”
向大人物看齊
馬皇後的可貴之處並不在於朱元璋落魄時堅定地守在他的身邊,而是在她貴為皇後之後仍然以一種平和淡然的眼光來看待一切,包括對朱元平日的規勸,其用心之良苦,其為人之風格,不能不讓人敬重。得妻若此,夫複何求?
06 不貪富貴,不慕虛榮——戚父教子
好的習慣往往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如果能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方麵注意到這一點,從嚴要求自己,至少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戚家祖先戚祥跟隨明太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最後為國捐軀。明太祖特封他的後代到登州(今山東蓬萊)擔任指揮僉事,並且世代承襲。
戚家將因家風嚴而聞名。第六代戚家將叫戚景通,文武全才,剛正不阿,是大家公認的難得的好官。
戚景通任江南糧把總。一次,他押運糧食入太倉時因沒有給倉官送財物,而遭到倉官的刁難。戚景通的部下張千戶一向佩服戚將軍,就送來300兩銀子請他用錢打通關節,避免災禍。
戚景通拒絕了:“我因不願違背良心才得罪贓官,若是收下你的銀子,不也同樣是違背良心嗎?”後來戚景通因此而丟官。
官場上的厄運並沒有讓戚景通傷心,令他不如意的隻是年過半百還膝下無子。公元1528年,夫人為五十六歲的戚景通生下了一個男嬰。他激動地說:“我為兒子取名繼光,要他繼承、光大我六代將門家風,前程無量!”
戚繼光從小跟隨母親讀書習武,十歲時,他就讀了許多兵書,還能寫出很多漂亮的詩文。戚景通白頭得子,鍾愛異常。他對自己的兒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戚繼光少年時,父親就經常給他講,武將必須有舍身報國的高尚氣節,打起仗來應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他希望兒子將來能繼承和發揚自己的事業,所以對戚繼光的要求十分嚴格。
當戚景通告老返鄉時,祖居的房屋已近百年,很是破舊。次年,他打算修繕一下,命工匠安設四扇鏤花門戶。工匠們對戚繼光說:“公子家是將門,請安設十二扇鏤門戶吧!”戚繼光向父親提出這個意見。父親嚴厲斥責了兒子這種圖虛榮、講排場的想法,說貪慕虛榮,連這點家業也會保不住的。戚繼光虛心地接受了父親的批評。
戚繼光十三歲那年訂婚了,親戚送他一雙做工考究的絲履。戚繼光穿著這雙絲履走過庭前,父親看見了,十分生氣地批評他:“為將之道,文武雙全。文要精熟韜略,足智多謀;武要臨敵破陣,武藝高強。然而更重要的是為官清正、愛兵如子。從小不貪圖富貴,將來才能和士兵同生共死。你這樣做以後就勢必要侵占士卒的糧餉,以滿足自己的欲望。”最後,父親還將絲履毀裂,不讓戚繼光養成奢侈享受的壞習慣。
戚景通不僅竭力製止兒子沾染壞習氣,還十分注意引導他。一次,父親問戚繼光:“你的誌向何在?”
戚繼光答:“誌在讀書。”
父親告訴戚繼光:“讀書的目的在於弄清‘忠孝廉潔’四個字,否則就什麼用處也沒有。”並命人把“忠孝廉潔”四個字寫在新刷的牆壁上,讓戚繼光時時觀覽。戚景通教育兒子忠於國家,孝順父母,克己奉公,講求氣節,對兒子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