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海納百川,氣度決定高度(2)(1 / 3)

布羅迪隨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學生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裏遊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二十五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隻能背出七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學生,他說他將來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訓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二十五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的這一想法後,同意幫他發一則啟事。沒過幾天,書信就紛紛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以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看到那本作文簿,於是布羅迪按照地址一一給他們寄了過去。

一年後,布羅迪身邊隻剩下一個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或許已經不在人世了,畢竟二十五年了,這麼長時間是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

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腦子裏,一天都沒有放棄過。二十五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隻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麵前。”

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後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因為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假如誰能把十五歲時想當總統的願望保持二十五年,那麼他現在一定已經是總統了。

夢想很重要,它是一個人心目中最大最熱切的渴望,也是最大的力量的源泉。當遭遇失敗或者打擊,不妨讓我們想想自己心中的夢想,以此來激勵我們堅持奮鬥下去。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戴維很執著,很努力,夢想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了實現夢想,他一直都在默默地奮鬥著。當然,在他成長的道路上肯定也遭遇過挫折,遭遇過失敗,遭遇過冷眼和打擊,但是夢想的吸引力太大了,他仍然選擇執著地堅守下去,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無論前方的道路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勇敢而堅定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向大人物看齊

明確的目標和執著的精神,可以使任何一個人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當我們確定奮鬥目標或者樹立遠大理想後,不要輕易改變或放棄,更不要怨天尤人或唉聲歎氣,而應按著自己設立的目標和計劃一步一步去努力,去實現。

生命貴在堅持。堅持不懈的奮鬥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備的一種能力。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美好的生命曆程剛剛開始,我們要試著為自己設立遠大的目標,並堅定地為之全心付出,當感到疲累的時候,我們要鼓勵自己再堅持一下,踏實地一直走下去。不要著急,不要憂慮,隻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當我們回首遙望過去,看到自己曾經設立的目標一個一個都成為了現實,那將是我們一輩子都值得珍藏的財富。

跌倒了,再爬起來,沒有人能把我們打敗,除了我們自己。

06 守時是誠信的延伸——準時赴約的康德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一個十分信守承諾的人,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而他的守時更是聞名於世。他認為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都是一種美德,代表著禮貌和信譽。

1779年,他想要去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拜訪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於是,他寫了封信給威廉,說自己將會在3月5日上午11點鍾之前到達那裏。威廉回信表示熱烈歡迎。

康德3月4日就到達了珀芬小鎮,為了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到達威廉先生那裏,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輛馬車趕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個離小鎮十幾英裏遠的農場裏。而小鎮和農場之間,隔著一條河。康德需要從橋上穿過去。當馬車來到河邊時,車夫停了下來,對車上的康德說:“先生,對不起,我們過不了河了,橋壞了,再往前走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