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著從非洲來到這片土地上的黑奴世世代代的故事,感到自己全身都潮濕了,那種冰涼浸入了她的肌膚、她的血液、她的骨髓……從那以後,這種心如冰浸的潮濕而痛苦的心緒就長期籠罩著她。
黑奴的痛苦闖進了她的心房,奪走了她的笑容。她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那個被鐵絲網包圍的罪惡的種植園,那黑色的痛苦就像種子,在她白色的皮膚裏生根、發芽……她的生活已經籠罩在一個陰雨綿綿的黑暗季節。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感情讓我們情不自禁——她就是愛心。愛可以化解重量,愛可以消除重擔,愛可以彌補缺陷;愛是一種醫治心靈的靈藥,一種塑造人生靚麗風景的元素。我們不怕先天的缺陷,不怕後天的不足,最可怕的是愛心泯滅、道德流失、心靈沙化和精神汙染。正是出於對黑人奴隸苦難的悲憫,出於一種愛心,一股巨大的能量洶湧在斯托夫人的心房。這種愛心化為一種責任,一種力量。
“你必須告訴我,你的生活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她的嫂嫂看出了她的心事。
她隻好把她見到的悲慘故事說給嫂嫂聽,沒想到嫂嫂也被她的訴說打動……嫂嫂回去了,並很快寫來了一封信,信中說:“你不是會寫文章嗎,我請求你,把你講的故事寫出來吧!”
“上帝!”接到嫂嫂的信,她把那信貼在胸前,自問道:“我隻是寫過一些短文,我哪裏能寫那麼遙遠、那麼漫長、那麼悲慘的故事呢?”
但是,她睡不著了。又一個雷雨之夜,她聽到了上帝的聲音:“寫吧,孩子,你有一顆偉大的同情心!”
就在那個雨夜,她爬起來,點亮燭光,給嫂嫂回信:“讓上帝幫助我吧,我會把我所了解的事情寫出來。隻要我活著,我就一定寫!”寫作就這樣開始了。
她從未寫過書,幾個月後,前幾章寫出來了。她先給嫂嫂看,然後等待著嫂嫂的回音。嫂嫂的信很快寄過來了:“感謝你,你把我們全部都感動了!”
她回信說:“不要感謝我。這部小說是上帝寫的,我隻不過是上帝手裏的一支筆。”從1851年6月起,這部《湯姆叔叔的小屋》開始在華盛頓一家周刊上連載,她並未想到這部作品會給她的祖國帶來什麼……當時林肯正領導著捍衛美國統一的南北戰爭,非常需要白人兄弟和黑人兄弟團結起來。在這決定美國統一的關鍵的曆史時刻,《湯姆叔叔的小屋》比任何軍令和政府文件產生的作用都更有力。
斯托夫人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決定祖國統一的南北戰爭中,用一支“上帝之筆”,與林肯總統領導的軍團成為同一個戰壕裏的戰友。
向大人物看齊
“國”之所以為“家”,正是因為國家裏的所有人都和睦團結的生活,沒有隔閡,沒有間隙,沒有差距。如果一個國家失去了人民間的互助互愛,那前景隻能是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與崩離。正是愛,讓家更像家,國更像國,讓社會更像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斯托夫人正是用她全身心的愛去書寫了那本《湯姆叔叔的小屋》。愛,是飄揚在人性天空最亮麗的旗幟,是人類情感大花園最瑰麗的花叢,是閃耀在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愛,是世間最美的一個詞彙,讓我們每天都用這個詞彙書寫我們的生活吧!
她的作品使投入林肯總統部隊的黑人不斷增多,事實上,她的作品不僅代表黑奴利益,也代表美國白人利益。她的作品擴大了林肯總統“正義之師”的戰鬥力,也最終使北方獲得了戰爭的勝利,維護了美國的統一。斯托夫人也因此留名青史。
03 愛讓競爭變得溫和——為正義放棄射門的迪卡尼奧
2000年12月,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城,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第18輪的一場比賽在埃弗頓隊與西漢姆聯隊之間進行。比賽進行得很激烈,雙方的實力相當,在隻剩下最後一分鍾時,場上的比分仍然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