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禮尚往來,巧妙送“禮”(3)(1 / 2)

在朝鮮衛國戰爭期間,白龍益老人曾經在新義州為誌願軍運送過傷員,他的大兒子在與誌願軍並肩作戰的過程中犧牲了。老人一直將這把刀珍藏在身邊。而這樣的禮品不僅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義,同時也飽含了對貴賓的祝福。

送禮是件好事,既能表達情誼,又能拉近你們之間的關係。俗話說:“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禮品的價格並不重要,送禮對症下藥,才會使禮品增值,同時也可以使對方體會到禮品中的情義,這才是真正的送禮之道。

6.送禮需要有分寸

在某些場合中,人們總是希望可以通過贈送給對方極為昂貴的禮品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感情,但事實上,禮品的價值並不全在於其質地是否豪華與價格是否昂貴。鑽石固然華貴美麗,但是紅頭繩也未必會遜色多少,關鍵在於它是否包含了贈送者的深情厚意。

前些年,我們的生活還未到達小康水平的時候,一些農村朋友來到城裏串門,總是會帶上一堆自己家中產的西紅柿、黃瓜、小米、綠豆等,而主人也是非常高興地收下。您能說這樣的禮物是毫無價值的嗎?

一位在大學中任教的醫生到極為偏遠的小城中去行醫。他將一位患病許久但是卻沒錢醫治的山民接到了自己的小診所中,將他的病治好了,而且沒有收他一文錢。

山民到家後,砍了一捆柴,走了足足三天的路才到城裏,他將一大捆柴送給了醫生。這位樸實的山民根本不知道,在城市的生活中,早已沒有了燒柴這一概念了,他的禮物與他的辛苦顯得是那麼的不合時宜。

但是醫生卻十分感動地收下了山民的禮物,後來他向人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總是會說:“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從來未曾收過這樣貴重的禮物。”

一大捆在荒山中枯去的老枝,本來並不具備價格上的任何優勢,但是由於感謝的至誠,使得它成為了醫生記憶中不朽的禮物,您能說它沒有價值嗎?

送多少本來就應該與送禮人的經濟實力相一致。如果你給一個經濟條件非常差的人送了比較貴重的禮物,會使對方受之不安;但是如果給經濟條件較好的人送了較為廉價的禮物的話,則會讓受禮者感覺到你非常小氣,或者是看不起他。

女朋友過生日的時候,你如果隻是一個工薪階層,但是卻非要送她價值5萬元的戒指,她當然會非常高興,但這樣的高興隻會持續極短的時間:耗盡了所有的家當買下了的小小戒指,難道你不會感覺到吃力嗎?日後,處處捉襟見肘的生活,你的女朋友也必然會厭煩。所以,送多少,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另外,在送禮的時間最好附上發票,隻要您的動機並不炫耀禮品本身的價值,受禮者自然會對您的善解人意抱以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頻繁的送禮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禮品的類型也開始五花八門,從幾十元一瓶的酒,到價值數百元、數千元的電器,這些都屬於送禮的可挑選範圍。但是在送禮的時候,人們卻往往不會將發票、保修單一並送上。這些禮品一旦有毛病,便會使主人陷入尷尬與著急的境地中:無處修理、無處退換,扔掉可惜,放著無用。

話說回來,雖然禮品隻是一種表達情義的方式,但是其商業屬性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為受禮者著想,送禮者不如大大方方地讓商家開張發票,裝入禮品之中,使對方對禮品的價值一目了然。萬一日後出現了什麼毛病,也可以自如地前去退換,從而減少了後顧之憂。否則,花錢送了禮品,但是最終卻給主人留下了麻煩事,這實在是一件極為不劃算的事情。

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受禮者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自己所送的禮物。例如,在朋友開業之喜時,自己準備送給他一幅極大的裝飾畫,便應該首先考慮一下,他的店中是否能擺下如此巨大的畫?

適用性永遠是在送禮過程中無法忽視的重要因素。一位極富有想象力的澳大利亞企業家,為他的穆斯林商業夥伴設計了一件獨特的禮物。他知道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必然會祈禱五次,在祈禱時候必然會麵對著伊斯蘭聖城麥加,但是在旅行的過程中卻極難確定麥加的具體方向,這給商業夥伴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這位澳大利亞人便送給了他朋友一個純銀製的指南針,並裝在了一隻極便於攜帶的木盒中。

我們可以想象得到,他的穆斯林朋友在收到了這樣一份極有價值的禮物之後將會多麼的開心!

送禮也需要有分寸,這一分寸並不僅僅表現於禮物的價值上,更表現在禮物是否具有相當的實用性上。最好的禮物,永遠是最為適用的禮物。在送禮時,贈送給對方一種毫無用處的東西是最大的忌諱。例如,主管送汽車配件給一個沒有汽車的職員,送酒給一個滴酒不沾的人,或者將一件運動器材送給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這些都是極為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