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小人之計——工於心計,為己謀利(1)(2 / 3)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時機未到之時,你可以收斂鋒芒,暗自養精蓄銳,尋找機會,厚積薄發,一鳴驚人。畢竟每個公司最注重的便是人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用在意一時的不得意,隻要你有真才實學,總有一天會被公司予以重任的。

大智若愚,厚積薄發

在辦公室中,鋒芒畢露必然會招致同事們的忌妒甚至是攻擊,在沒有能力與之抗衡的時候,大智若愚不失為一種大智慧。這樣不但能夠與他們打好關係,還能避免他們的防範之心。

魏明帝曹睿駕崩後,要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在曆史的推動下,兩人的同台競技便開始了。曹爽的謀士何晏等人勸他說:“司馬懿素有大誌,而且很得民心,不可對他推誠相待。”曹爽深以為然。於是便令自己的黨羽上表奏章,建議尊崇司馬懿為太傅,其實是明升暗降,架空了司馬懿,然後由曹爽的親信領兵。從此,曹爽對司馬懿禮貌有加,但卻很少再讓他參與政事,等於徹底罷黜了司馬懿輔政的權利。

司馬懿雖然對曹爽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滿意,但是當時卻沒有任何條件能與曹爽抗衡。但司馬懿並沒有像曹爽安排的那樣,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裏抱孫子養老,而是在不聲不響地等待時機。曹爽耳目甚多,並且一直在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司馬懿為了讓曹爽等人徹底相信自己沒有爭權之心,於是就在家裝病。

曹爽等人自然不相信,於是派親信李勝去刺探虛實。李勝即將出任荊州刺史,特來向司馬懿辭行。司馬懿讓兩個婢女扶著自己,婢女拿衣服給他,他接不穩,掉在地上。司馬懿指著口表示渴了,婢女拿來稀粥,司馬懿伸頭去喝,稀粥都流在胸前。李勝說:“聽說明公風濕複發,沒想到竟嚴重到這種地步。”司馬懿頗費一番氣力,才說出話來:“我已老,經常臥病,大概就要不久於人世了。先生屈尊到並州,並州接近胡人,先生要好好防備呀!恐怕我們以後不能再相見了,我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就托付給你了。”李勝解釋說:“我要到我的故鄉荊州任職,不是並州。”司馬懿驚訝說:“先生不是剛到並州嗎?”李勝再次向他解釋:“是到荊州任職。”司馬懿暮氣沉沉地說:“我老了,神誌昏亂,不懂得先生的話。現在回到故鄉,盛德壯烈,要好好地建立功勳啊。”李勝被司馬懿的偽裝所騙,回府便把這些情況告訴曹爽,說司馬懿快斷氣了,身體非常虛弱,神誌也不清楚,已經沒什麼威脅了。

司馬懿的偽裝騙過了曹爽一黨,他在私下加緊練兵,並等待時機。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機會終於來了,那天正是魏明帝祭日,曹爽與眾兄弟一起陪皇帝出城祭拜。曹爽前腳剛走司馬懿便悄然關閉了城門,假借太後名義發動政變,宣布曹爽胡作非為的罪狀,一舉將曹爽一黨殲滅,從而取代了曹爽獨自把持朝政。

在職場中,特別是麵對辦公室的鉤心鬥角,虛虛實實,不妨也利用司馬懿這一招。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自己各方麵條件都不足以和對方麵對麵抗衡時,不妨學會示弱,縱使自己才智很高,也要裝作什麼都不會、不懂的樣子迷惑對方,使他不再對自己有防備之心。然後暗自積蓄自己的力量,尋找合適的機會一鳴驚人,超過對方,以實現自己的夙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個人都有對權力的欲望,麵對別人更高的職位,取而代之的心思幾乎人人都有,但是首先要看的是你自己是否確實有取而代之的能力和勇氣?如果給你這個機會,你能夠把握住嗎?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人如果有了目標,就要時刻為這個目標努力,等待機會到了,便可抓住機會;但如果準備不充分,即使有了機會,也不一定能夠成功。

司馬懿的成功和他的隱忍是分不開的,如果他當時沉不住氣,不能忍一時之辱,在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和曹爽對決,肯定不敵。但是他選擇對外稱病,騙過了曹爽,暗地裏卻加緊布置,尋找機會,最後才贏得了成功。

可見如果要做什麼事,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如果沒有和對方足以抗衡的力量,就一定要學會在對方麵前低調。否則別人先下手為強,自己便會失去先機。

徐偉覬覦市場總監一職很久了。盡管徐偉做得已經非常好了,但現任市場總監也是靠真本事坐上去的,老總多次向他許諾恰當的時候會給他升職,但是卻一直未見動靜。徐偉對此非常不滿,覺得自己為公司立了很多功,可公司卻對他不公平,於是他到處散布關於公司人事部不公平的謠言,導致大家對他都有了意見。過了些日子,徐偉聽說近些天公司會有一次大的人事調動,現任的市場總監將被調回總部。他想一定是公司怕他跳槽,想要給他升職所以才調動的,於是他暗自得意。可是誰知結果卻不是他想象的那樣,總監確實被調回了總部,可是公司提拔的市場總監卻不是他,而是他們部門平時默默無聞的小李。這令他憤憤不平,衝動之下他決定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