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之行,天下為公。世界經濟全球化,全球經濟看中國。以博弈論聞名的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曼曾意味深長地說過: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肯定也將是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如果中國挖掘了她的潛力,在50年內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學會說漢語,那麼,現在所有的中國人就都必須學說英語。新世紀,中國經濟這艘大船已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世界經濟的洪流中,國內各區域也競相開放,以求持續、長足、穩定發展。體現美國西部傳統與狂野的是中國女工超時加班縫製的牛仔褲;日本人居家飲食在來自中國浙江寧波的草席上進行;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鞋子征收16.5%的反傾銷稅;非洲的百姓沿著中國援建的道路橋梁進城工作……全世界都刮起了中國熱風。中國各區域的經濟發展已與全球經濟密切結合,其脈搏也與世界各區域經濟發展共同跳動,區域化與全球化正將我們的世界改造成一個村落。

浙江是中國區域經濟開放水平較高的省份之一,浙江經濟在區域融合與全球化中高速發展。2006年,全省實現GDP總值15649億元,進出口總額1391.5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9.6%,外貿依存度高達70%以上。自古浙江就是中國商業經濟與海洋文化勃興的區域。在南宋時期,浙江溫州就萌發了與程朱理學不同的“永嘉學派”,主張“崇義以養利,以利和義”、“經世致用,義利雙行”,這與在誠信道德下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引致“帕累托最優”的思想相吻合。有人說,浙江多山,所以,浙江人有山民的性格:腳踏實地,勤奮肯幹;浙江沿海,所以,浙江人又有漁民的性格:敢於揚帆出海冒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正是憑借“浙江精神”,經曆了“溫州模式”、“台州模式”、“錢江時代”、“八八戰略”等重要的發展階段,成為全國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

馬歇爾(A.Marshall)曾對區域經濟發展作過精辟的論述,他把專業化產業集聚的特定區域稱作“產業區”(IndustrialDistricts),其通過外部市場實現了知識集聚、勞動集聚與企業集聚的效能。區域經濟學沿著杜能(V.Thunen)、韋伯(A.Weber)創立的區位理論發展,經曆了克裏斯塔勒(W.Christaller)、廖什(A.Losch)等人的中心地與區位平衡理論,在威爾遜(A.Wilson)和愛倫(P.Allen)等人的動態發展中,逐漸形成了龐大的研究體係。其中,值得關注的是20世紀30年代,俄林(B.Ohlin)曾將地域分工和區際國際貿易相結合,創立了宏觀的一般區位論,從而在全球經濟的視野中考察區域經濟發展。90年代以來,對區域經濟的研究更為深入,以克魯格曼(Krugman)、藤田(Fujita)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派設計出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外圍模型”,從而闡釋了全球化條件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形態。與此同時,新製度學派與區域管理學派也逐漸興起,分別從政府政策開發、產業與部門規劃、資源與環境管理等角度闡釋了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的聯係。當前,中國正麵臨區域經濟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各區域全麵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時期。區域經濟的地理關係、區域發展的區域關係、區域發展的製度創新、區域貿易與區域經濟合作等主題正是各區域競合發展經常出現的問題。所以,對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的研究應運興起,日漸成為一門顯學,相關研究方興未艾、風華正茂。

浙江大學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是浙江省首批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要致力於“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這一浙江省和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評論》是中心主辦的學術刊物,擬定期收集國內外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的佳作美芹,采編摘錄,付梓刊印,以期博采眾長,對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等問題形成全麵的認知與把握,推動學科發展。

首輯《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評論》涉獵廣泛,包括以下主題: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模式創新;區際貿易、要素流動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周期與中國開放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