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打傘,好不過三。
月亮打傘是指在無雲或少雲的夜晚,在月亮周圍有一光輪,有時呈紅色,群眾稱之撐紅傘;有時呈黃色,群眾謂之撐黃傘;有時呈藍色,群眾謂之撐藍傘。月亮撐傘現象主要是由於月光透過空氣時受到空氣中空氣分子、懸浮物、水汽等物質顆粒散射後所剩餘月光衍射而成的。當空氣中懸浮物和水汽比較多時,散射光也越多而青藍紫散射也越多,剩餘光就隻能是紅、橙、黃、綠。這時月亮就撐“黃傘”。當空氣中水汽、懸浮物很多時,連綠、黃光也被散射殆盡,這時月亮就撐“紅傘”。當空氣中水汽很少,懸浮物半徑也很小時,月光被散射不多,紫光被吸收,紅、橙光被折射,黃、綠、藍、靛衍射力最強,月光撐“藍傘”。因此月亮撐傘時說明空氣中有懸浮物水汽存在(當然是指一般情況而言),天氣可能變壞。但是撐不同的傘就說明空氣中水汽、懸浮物含量也有多寡大小之分。撐紅傘變壞快,撐藍傘變壞慢。雖然說當時天氣情況是晴好的,但是已蘊涵著不利的因素。因此有“月亮撐傘,好不過三”之傳說。
月亮長毛,有雨明朝。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大毛大雨,小毛小雨。月茫茫,水滿堂。
月亮長毛、生毛一般是指碧空無雲晴好天氣下月亮發芒現象。它既不是暈,也不是華,而是在當時空氣中水汽比較多的情況下,月光透過水汽時,被水滴或空氣中微粒的散射現象。這時空氣中水汽或吸濕性大粒,半徑一般較大,具有對各種光波相同的散射能力,因此我們看起來月光發芒。另外它也說明當時大氣不是十分穩定,有亂流現象存在。因為空氣中充滿水汽和吸濕性大粒,成雲降水的條件已經部分具備,如果有一定外力影響立即可以生成雲或降水。月亮長毛有雨明朝,一則說明如果長毛現象是係統影響所致,那末從長毛到係統到來也要間隔一定時間,這裏有雨明朝,就是間隔一定時間的意思。二則如果不是係統影響所致,那末由於水汽、凝結核、大氣不穩定度等條件已經具備,第二天白天在熱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對流現象,以致成雲降水。
月暈沒門,半夜雨沉沉。
暈既然是卷層雲中冰晶折射陽光、月光時所形成的,如果我們所指的暖鋒勢力不強或空氣不夠潮濕,那末它在沿冷空氣斜麵上升時就不可能達到很高的高度,即使達到很高的高度,也會由於水汽不足形成冰晶有限,這時我們所看到的暈就隻能看到一段或殘缺不全,出現這種情況天氣不見得就轉壞,或許隻是一個陰天過程。如果暖空氣勢力很強,水汽又很充足,那末它就有足夠的力量到達很高的高度,而且可以形成足夠的冰晶,這樣所形成的暈就是全暈,也就是農諺中所說的沒有門,出現這種情況,風雨可能性更大些。
日、月周圍有黃圈,下雨就在一天半。
日月周圍有黃圈是指在太陽、月亮的四周有一黃色光圈。它說明大氣中水汽含量較大,塵埃、冰晶等大顆粒也相當多。這樣陽光、月光中藍、靛、紫部分光被散射,而紅光又被大水所吸收,因此剩餘的日、月光呈顯黃色,在月亮、太陽的外麵看起來似乎有黃圈。暈後再出現這種情況說明暖空氣很潮濕,而且也快移到本地了。這裏一天半是快來的意思,不是說一定要等到一天半。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當本地看到暈時,天氣一般是晴好的,天空中隻有一層高而薄的卷層雲,地麵鋒線離本地還有幾百公裏左右,要經過一段時間,鋒麵才會慢慢地移來影響。這裏從白天到半夜三更,從晚上到第二天中午,都是指間隔一段時間的意思,不是一定要三更、午時。至於間隔時間多長,一要看鋒麵離本地距離遠近,二要看鋒麵移動的快慢。
午後日暈,風勢須防。
正常情況在單一氣團控製下,風的日變化情況是早晨小,中午前後逐漸增大,午後又慢慢地減小。這是因為午後太陽光逐漸減弱,對流也逐漸減弱,空氣層結也漸趨穩定,因此風力也逐漸變小。如果午後出現暈,可見係統就要移來影響,風勢不但不會減弱,而且呈現大大加強的趨勢。所以說“風勢須防”。
月暈開門隨見風狂,開門所向,風從何來。
暈的形成主要是卷層雲上冰晶折射月光的結果,一般是在暖鋒雲係中形成的。暖鋒雲係前部先是卷層雲,暈是完整的,它說明地麵鋒線離本地尚遠,風雨不見立即就來。隨著鋒線慢慢靠近,卷層雲遂漸為高層所代替,而卷層雲則慢慢移到本地了,當鋒線移來時係統的陰雨天氣也會移來,而鋒線附近由於氣壓變化較大,風力也一般較大。這便是隨見風狂之傳說的緣由。開門的方向也是鋒移來的方向,因此說風從何來要看開門所向。
日枷風,月枷雨。日暈風,月暈雨。月暈而風。
暈是太陽、月亮光線照射到卷層雲、卷積雲上而形成的光的現象。
卷層雲、卷積雲是一種很高很薄的雲,由於高度高所以卷層雲、卷積雲基本上是由細小冰晶形成的,這時本地一般還是晴好天氣,而卷層雲的出現意味著有暖濕氣流侵入高空。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暖鋒前部,它說明在本地不遠的地方(幾百公裏)有一股暖濕空氣與冷空氣交鋒的地帶。冷空氣在下,暖空氣在上,沿冷空氣斜麵緩慢上升,上升的暖空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凝結高度以上),由於暖濕空氣在上升過程中逐步變冷,水汽逐步凝結成水滴形成雲。形成的雲由地麵暖鋒向前逐步出現 濃厚的雨層雲,有降水發生,而後雲層逐漸變薄,雲底高度逐漸抬高形成Ac、As、Cs、Ci。在6公裏以上高度時,溫度一般在20℃ 左右,同時由於暖空氣上升到這個高度時,水汽因逐步凝結也大見減少,所以隻能形成細小的冰晶,另外由於水汽在上升過程中是慢慢地變冷,凝結過程也是慢慢進行,這樣所形成的冰晶多是正六角形柱體,因此才能產生暈的現象。我國大部分地區暖鋒是從西向東移動的。看到暈說明本地已處於暖鋒前部,隨著鋒麵移來天氣將會變壞,產生刮風下雨天氣。但是,不是所有的卷層雲出現的暈天氣都將轉壞,還應當結合當時天氣狀況。如果以後冷空氣勢力加強或暖空氣勢力減弱,那末暖鋒不致移來影響本地,天氣將不會轉壞。所以農諺預報不可以看到一種天氣現象,套上諺語就立即下結論。一般說來,隻能夠說看到一種現象提供一條預報依據。
早燒有雨晚燒晴,黑夜燒了不到明。
“早燒有雨晚燒晴”以前內容裏已經有了說明。這裏主要解釋一下“黑夜燒了不到明”。到了晚上,由於太陽落山一般不會有霞發生,雲彩一般也都呈暗灰色的。但是如果在離本地不遠地方有很高的雲,如積雨雲就可以發展到10公裏左右高空,當太陽剛落山時,地麵上雖然射不到陽光,但是太陽卻仍然可以照射到高空中的雲彩,使之呈紅色或水黃色為我們所看到。這就是所謂的黑夜燒,它說明離本地西邊不遠的地方已經有高雲或積雨雲存在,未來可以移來影響本地,出現陰雨天氣。
青霞、白霞,無水煎茶。青霞滿過天,塘底都打穿。
白霞就是沒有霞,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空氣較為幹淨,懸浮物較少,白色光較少被散射,陽光仍為白色光線。另一種情況是當空氣中含有較大半徑(如半徑大於5μ)時,由於這些懸浮物對於各種色光具有相同的散射能力,因此天空呈一片白色,稱為白霞,也稱無霞。這兩種情況說明空氣中水汽含量一般都比較少,如果含有較多水滴,因水滴會吸收紅光,這樣白光中因紅光減少而呈現別的顏色,所以白霞一般是不會成雲降水的。而青霞,而且是滿天青霞,其實它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湛藍色天空。它是由於陽光在進入高層空氣中青藍紫這幾種有色光因其波長短而被空氣分子所散射,而在高層空氣中進行漫反射,所以天空就呈湛藍色。而我們能夠看到滿天的湛藍色天空,說明空氣比較幹淨,沒有雲彩生成,因此一般情況下天氣總是晴好的。青霞、白霞,無水煎茶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