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的現實意義
回族商業的發展經曆了從唐代到現代,長達1000多年。研究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對於研究回族商業及回族的曆史乃至中國商業史、中國經濟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繁榮民族經濟,推動區域發展
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產生,又反過來促進了商業經濟的進步繁榮和發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內涵豐富、形式各異的回族商業團體。這些團體無一例外地起著交流經濟信息,促使交換活動完成的作用。而這一過程又是在城市商業得到長足發展、區域貿易不斷擴大的情形下進行的。清末民國之時回族民間的商路與商號都十分興盛,區域貿易更加繁榮,回族商業在更大的空間內發揮作用。
(二)豐富城鄉民眾生活,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回族的商業活動促進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也客觀上在豐富城鄉人民生活,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等方麵發揮巨大的影響。回族商業的這種影響,伴隨著日益豐富的物質產品從生產者手中順利地流通到消費者手中,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
另一方麵社會分工的細化,使人們有了交換的需要,而手工業、商業的進一步發展,使人們對不同類別物質產品的需求願望更加迫切。這樣就為許多回族民間商人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他們通過從事區間貿易來滿足不同區域的人們對不同形式物質產品需要的同時,也使自身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提高。
宋元以後商品生產和交換更貼近人民大眾生活,這一時期,參與市場交易的農產品品種增多,在市場上作為商品流通的經濟作物也大量增加,如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絲織品大量交易,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花卉和果品也成為普通民眾的消費品。日常生活有關的諸多物品均在市場上交易,極大的滿足人們對物質文化產品的需要,農產品、手工業產品、文化用品等應有盡有,而這個交易過程多是通過商販來實施完成的,這其中部分地區主要靠回族商人來完成。
明清時期,國內市場擴大,在更為頻繁的區間貿易中,回族商業出現了商業行會與專業商幫。這一時期回族商業也更加成熟,商業化程度更高。西北回族的皮毛貿易、茶馬貿易;雲南回族、新疆回族的邊貿貿易等都已經成規模的發展了起來。
通過以上,不難看出,伴隨著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下,商品生產和交換是豐富城鄉人民群眾生活,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回族商業直接麵對普通民眾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三)在對外貿易中,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的橋梁作用
從回族的先民——唐代在我國“住唐”的阿拉伯人的商業活動開始,曆經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這1300多年由於回族商人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促進了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友好的經濟文化交流。
從唐徽二年(651年),到貞元十四年(798年),據史籍不完全統計,大食先後譴使來唐三十九次,交州、廣州、泉州等地,大食商人頻繁往來。運進香料、藥材、犀象、珠寶、琉璃、火油(石油)、鴉片、豌豆、丁香等貨,從中國購買絲綢、瓷器回國。由於這些商人的經常往來,使中阿通商關係漸趨繁盛。
宋元時期作為回族先民的阿拉伯商人以及回回商人的商業活動,成為中國與國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這時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興盛,這種興盛主要是由外貿的迅速發展引起的。在元代,陸上和海上的回回商人都很活躍。因中西陸路貿易再度暢通,故他們在天山南路、天山北路兩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往來頻繁,超過前代。海上貿易中,通過回回商人與中國通商往來的國家,東到日本,西到波斯灣沿岸、阿拉伯半島以及非洲沿海等廣大地區,有20餘國。
明代回族航海家鄭和7次下西洋,訪問了30餘國,加強了中國與南洋各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聯係,為發展相互間的貿易關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明代中國的瓷器、銅器與名貴藥物通過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投入國際市場,吸引了各國的商人。
在清代及民國期間,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在西南、西北及西藏日益活躍。因此,他們的商業活動促進了中國人民與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等鄰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以上可以看出,通過回族民間商路與商號的橋梁作用,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東南亞各國以及穆斯林國家的友好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往來是極為有利的。這也正是回族商業對於現在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最後我想表達的隻有一句話: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在以後有關回商的研究中都將無法回避或忽視本書的存在。
薑 歆
2011年6月於西塔寓所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