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回族駝運業行會
回族的駝運業行會,主要是回族的駝商和駝戶們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而自發的組成了具有行業自律、對外協商、協作分工等職責的民間社團。這一民間社團使地方回族駝運事業避免損失,能夠維護大多數駝商的利益。清末民國時期回族駝運行會的情況如何呢?歸綏和奇台的駝運行會為我們留下了一些資料。
1.歸綏俱進會。民國初年創建,雖為政治社團,因受回族駝戶把持,代表回族駝社。俱進會是民國初年出現,對外聯絡的事很多,民國以後,與其他3個駝社一樣,成為支應差役的機關,像新疆社一樣各自應付歸綏駝運行業30%的差役。
2.包頭清真駝社。1926年,回族駝戶自行組建清真駝社,公推王興隆為首任社長。清真駝社社長先後由陳令、瘦王三、馬召子、楊華、趙爾利、王效文等人任職。社長負責管理駝戶財稅事務,攤派駝戶支差。維護回族駝戶的利益。規定外地駝隊到包頭不應包頭差役,但要征收進城幫助費,用以津貼包頭應差駝戶。駝社工人王連城每日赴渡口征費,交駝社分配處理。再如民國19年,十五路軍開赴寧夏,征集回漢駱駝10峰支差,事後,由清真駝社社長趙爾利前往寧夏統一結算。1934年,清真駝社內部出現分歧,駝戶的生意也日漸下降,於是自行解體。
3.歸綏清真民團。出於防範土匪歹徒和散兵遊勇的搶掠破壞,保護回族商業貿易和自家性命,辛亥年(1911年)11月間,歸化城的回族牲畜牙紀行業成立的隊伍稱為“清真民團”。共有左中右三哨,人數為600餘人。指揮部設於舊城寬巷子“永寧號”羊馬店的大院裏邊。正管帶是舊城東順成街“中和馬店”的經理白維禮,副管帶是新城“義順馬店”的經理和新城“馬橋十大股好漢”的薛存義,中哨哨官是舊城“德成馬店”經理艾輔庭,左哨哨官是牛羊駝馬橋“十大股好漢”中的庫成,右哨哨官是新城開“四海誠馬店”的白福。還有舊城牛羊駝馬橋十大股中另一條好漢馬駿。
4.奇台馬王社。馬王社是奇台的駝運行業組織。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奇台西關修起一座馬王廟。塑有馬王神像。想借此來保佑駝戶與駱駝的平安,由駝戶與飼養牛馬牲畜戶供奉香火。民國22年(1933年)之後,社會動亂。官方大批搶抓商駝應差轉運軍需,有去無歸。為了避免官方任意亂抓駱駝應差,駝戶及馬車戶聚眾自動組織成立馬王社,推舉趙炳文為社長,雇用了賬房先生(會計)與勤差各—人,經費由駝戶合理分擔。決定由馬王社出麵與官私各方交涉。今後凡有官方—應差役等事,均直接向馬王社進行交涉。不得自行亂抓亂派私駝。對所應承擔的官差馬王社召集駝商研究合理分擔。以免個別駝商遭受損失過重。後來改組趙錫福任社長。由羅二保 (山西回族)、宋英(綏遠)、餘福(回)、馬孝(回)、狄大鼻子(回)、王有清任理事。1945年左右,國民黨在奇台設立兵站,名曰第三補給總站,許華峰為總站長,王炳文為副站長。他們對奇台駝戶進行了摸底,成立了駱駝大隊,委任孟憲章(東北人)為大隊長;對奇台駱駝強行編隊,以應軍需。這些駱駝或在槍林彈雨中喪生。或在窮鄉僻壤的冰天雪地凍餓而死。1949年前夕,奇台的大批駱駝已經所剩無幾,於是馬王社也就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