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同伴們都在閑聊,唯獨齊瓦勃躲在角落裏看書。這恰巧被到工地檢查工作的公司經理看到了,問道:“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齊瓦勃說:“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不是嗎?”有些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向上升到了總工程師、總經理,最後被卡耐基任命為了鋼鐵公司的董事長。最後,齊瓦勃終於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鋼鐵公司,並創下了非凡業績。憑著自己對成功的長久夢想和實踐,齊瓦勃完成了從一個打工者到創業者的飛躍。
開始時心中就懷有一個高的目標,意味著從一開始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以及自己現在在哪裏。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至少可以肯定,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確的。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會讓你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養成一種理性的判斷法則和工作習慣。如果一開始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就會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有了一個高的奮鬥目標,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思想蒼白、格調低下,生活質量也就趨於低劣;反之,生活則多姿多彩,盡享人生樂趣。
洛克定律
有專一目標,才有專注的行動。要想成功,就得製定一個奮鬥目標。但是,目標並不是不切實際地越高越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別人無法模仿的一些優勢。隻有好好地利用這些特點和優勢去製訂適合自己的高目標和實施目標的步驟,你才可能取得成功。對每個人來說,在實施目標時,隻有當每個步驟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性的時候,它才是最有效的。
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過打籃球的經曆,也都知道與踢足球相比,打籃球投進一個球比踢足球進一個球要容易很多。你想過其中的原因沒有?其實,這與籃球架的高度有關。我想,要是把籃球架做兩層樓那樣高,你進球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反過來,要是籃球架隻有一個普通人那麼高,進球倒是容易了,但你還會去玩它嗎?正是因為籃球架有一個跳一跳就夠得著的高度,才使得籃球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體育項目。它告訴我們,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最有吸引力,對於這樣的目標,人們才會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因此,要想調動人的積極性,就應該設置有著這種“高度”的目標。所以,洛克定律又可稱做“籃球架”原理。
我們可以為自己製定一個高目標,但一定要為自己製定一個更重要的實施目標的步驟。千萬別想著一步登天,多為自己製定幾個籃球架子,然後一個個地去克服和戰勝它,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已經站在了成功之巔。
俄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普洛夫在臨終前,有人向他請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熱誠而且慢慢來。”他解釋說“慢慢來”有兩層含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也就是說,既要讓人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欣慰,不至於望著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不要讓人毫不費力地輕易摘到“果子”。“跳一跳,夠得著”,就是最好的目標。在佛教經典《法華經·化城喻品》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導師帶著一群人去遠方尋找珍寶。由於路途艱險,他們曉行夜宿,很是辛苦。當走到半途時,大家累得發慌,便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打起了退堂鼓。導師見眾人這樣,便暗施法術,在險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說:“大家看,前麵不就是一座大城!過城不遠,就是寶藏所在地啦。”眾人見眼前果然有座大城,便又重新鼓起勁頭,振奮精神,繼續前行。就這樣,在導師的苦心誘導下,眾人曆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珍寶,滿載而歸。
作為管理者,我們也要學會“化城”的藝術,不斷地給自己的員工“化”出一個個看得見而且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目標,引導集體不斷前進。曾有人說過一個關於他朋友的成功的“化城”故事。他這個朋友在山東省莒南縣再生資源公司當經理,他剛上任時,接手的是一個亂攤子,企業連年虧損,員工士氣低落。上任伊始,這位朋友就來了個“小步快跑”:給每一個分支機構定一個力所能及的月度目標,然後在全公司開展“月月賽”。每到月末,他都親自給優勝單位授獎旗,同時下達下個月的任務。這樣一來,全體員工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努力完成當月任務上來了,沒有人再去談論公司的困境,也沒人抱怨自己的任務太重。半年下來,全公司竟然扭虧為盈。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成為在市內小有名氣的先進企業了。由此可見,在管理工作中,隻有不斷給員工定出一個“籃球架”那麼高的目標,讓大家都能“跳一跳,夠得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