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如今跟佛爺一行都熟絡了,雖然敬重佛爺,對曲折他們也猜不透,但尋常交往,也算自如隨意。這個院子因為人多,掌櫃的又得了佛爺額外的好處,故而隻要佛爺在,小二就可以整日的在這裏服侍。就算是佛爺要他出門,掌櫃的也沒半句多話。這會兒聽得佛爺相邀,小二笑回道:“回爺,小的站著就是了,不知道爺有什麼吩咐?”
佛爺伸手拉著小二在一旁坐下,又給他倒了一杯酒,倒是將曲折的碗筷占了,他隻好出去再要點兒吃的。等曲折出去,廳裏也沒有別個,佛爺將小二好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忽然覺得很是有些意思。見小二有點兒不知所措,佛爺笑道:“我一個人吃飯有點寂寥,不如你陪陪我。今天忙不忙?你吃過飯沒有?”
“回爺,如今年還沒過完,尋常人都在家過年吃酒呢,走動的客人少,出來吃飯的更少。這會兒店裏也隻有三成的人在這裏忙活,別的也都回家去了。故而雖然事兒不多,可人手少,也算不上閑,我才準備吃飯,曲爺就叫我了。”小二趕緊回道。
“噢?”佛爺愣了一下,想想問道,“我記得你說過你家就在京郊,難道你一直都沒回去?大過年的也不回去看看家人?”
小二見問,便一五一十的說起來。原來這小二姓幸,在家行三,因此叫做幸三,長得幹淨,頭腦靈活,手下勤快。如今二十出頭,因家境貧寒,鄉下種地所得甚微,隨兄長進京買賣,見京中繁華,便來碰碰運氣,謀個出路。誰知一連來了幾日,因不得門道,一直沒有著落。一連餓了幾日,那日好容易摳出兩個子兒,還不敢到隔壁的酒店,見這邊兒有人吃飯,便進來要碗麵。碰巧掌櫃的將個呆頭呆腦的小二給打罵出去,他便上前探問,還真投了掌櫃的緣,這一留下來便是兩年多,兩下裏都還算滿意。
雖說小二每月工錢不過四五百,加上掌櫃的和客人的賞賜,一年也就是六七兩左右的進項,但於鄉下而言,卻是多得很了。這小二也孝順,每年趁閑時回一兩趟家,所得八成都給父母。這年下雖然不能與家人團聚,但年節裏客人賞賜多,能多得些好處,他也願意。
原來如此,佛爺頻頻點頭,趕緊摸出二兩銀子來,遞給小二道:“也辛苦你了。這點兒銀子,你拿著改日問候令尊令堂。不知家中如今情形如何?”
小二推脫一番,方謝恩收下佛爺的賞賜,應道:“家父身體不大好,家母還可以,如今還過得去。大哥已經成家另過了,二姐也已經嫁到隔壁莊子,日子還算殷實。家裏還有我和小弟小妹,我就這樣,弟弟比我小兩歲,原也想進京謀生,隻是父母年長,故而將他留在家中。小妹最小,已經定下和小弟換親,下月初就該辦事兒了。”
“換親?”佛爺好奇的看著小二問道,“什麼意思?你弟弟妹妹都要成親了,你怎麼還一個人,不成親?難道還有別的什麼緣故?”
小二忙著給佛爺讓過酒菜,趕緊應道:“我如今在這裏做的正好,家裏也有個盼頭,若是此時成親回家,隻怕家裏又該困頓了。我想再做幾年,有點兒積蓄,回家也好買幾畝地,或者做個什麼小買賣,將日子過富足了,再成親不遲。
換親則是我們鄉下窮人們的老法子。許多人家窮,娶不起媳婦兒,就將姐妹嫁出去,如此對親,兩家都能了了心願。有的是兄弟姐妹對換,也有替小叔小舅換的,總之就是兩家人商議好,同時婚嫁,嫁妝聘禮一切都比照著辦,連日子通常都定在同一天,免得對方反悔,吃了虧。我們家如今剛能吃上飽飯,父母擔心將來我和弟弟都要成親,家裏負擔不起,剛好妹妹也大了,那家人還算不錯,便這麼定下了。”
這,也算是變通之法吧,佛爺點點頭,忽而有了個主意,問道:“小二哥,難得你們一家和睦,你還能為家裏著想,我倒是有點兒想法,能保你家人衣食無憂,不知你意下如何?”
小二憨憨的笑道:“如果爺能提攜小的,小的自然願意。”
佛爺想了想,點頭道:“也算不得提攜,不過是要你將來幫我些事情,事成之後,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跟我走,大概就是不能再見家人,但是銀錢上是不會虧待你們的。而且,這些事情也不會傷天害理,隻是有些隱秘,如果可能,我會告訴你原因的。如果你願意,可以好好考慮一下,想好了盡快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