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深宮見佳人(1)(1 / 2)

佛爺自知一時是難以脫身了,歎道:“這等沒要緊的事兒,不論誰去都差不多啦。”

話雖如此,卻是已經勉為其難的同意了,大皇帝滿意的笑道:“需得菩薩點化,那些人才能從此改過,朕才放心。林姑娘在宮裏又凡事妥帖,愛卿不用掛懷。”

佛爺有些無奈,想了想,起身道:“我得去看看她。經過這麼一折騰,若是她心裏難過,又不肯多嘴,必定悶在心裏,心下委屈。”這許久不見她人了,佛爺早已想的很,既然還不能帶她走,見見總是可以的。

這個大皇帝也不能攔著,想了想隻得道:“今兒已經晚了,而且……有合兒陪著總是不便,不如朕去和父皇商議一下,愛卿明早去見她,如何?”

合昌公主倒是個麻煩,佛爺隻得點頭,等著明天。

世事就是如此,絞盡腦汁拚的頭破血流想要的東西,往往得不到;或者好容易得著,捧在手裏還沒看過癮,一不留神就飛走了,還惹得一身騷。而那些從沒想過、也不爭不搶的,卻偏偏往他身上堆,推也推不掉。

這不,佛爺一生坦蕩,偏那裏才失位不久,這裏又要給他高官厚祿。還有個黛玉,深得林如海遺風,包讀詩書,生性恬淡,小心謹慎,不與人爭。結果佛爺菩薩甚至大皇帝、皇太後都喜愛她,一不留神,還得了個“長公主禮”。

但既然在這世上,就算再淡定,也免不了世俗糾纏。大皇帝將佛爺留了半天,這會兒還不許他二人相見,不知道又有什麼主意?

送佛爺出了殿門,大皇帝便從複道往大明宮來省昏,順便看看太上皇和皇太後的意思。但說實話,大皇帝不許二人相見,倒也並無惡意,所擔心的也不無道理。而且,他還在擔心另外一件事兒,還得先和太上皇皇太後商議一番,妥善安排為妙。

大皇帝到得含元殿時已是掌燈時分,太上皇和皇太後正在吃茶閑話。當下見過禮,皇太後臉上頗有些焦慮之色,大皇帝忙將賈府之事說明,又特別強調賈母眼下尚好,而且有四個大丫頭、四個小丫頭、四個婆子近身服侍,又有錦衣衛和北靜王府侍衛在外候命,想來必定妥當。想想又問了黛玉的情形,自從知道賈敏乃是殉難,大皇帝心下難安,也著實憐惜黛玉。

皇太後聽了半天,雖然也有人打探消息回來告訴她,但總不如大皇帝親口說出來,知道的清楚。畢竟那些傳言都不重要,唯有聖意最要緊。提起黛玉,皇太後歎道:“這孩子也著實可憐,如今鬧成這樣,也不便告訴她實情。偏她心放不開,以為從此無處可去,心緒很差。”

太上皇道:“太液池四處地方甚多,不如給她單獨安排個地方,她也好自在些。雖說合兒和她好,但總在蘭林殿,她是否會更覺得有寄居之感?皇上,既然私鹽的事兒不便公開,林姑娘就還要受些委屈,倒是那幅畫,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大皇帝應道:“那是幅文王百子圖,要說也能算得上。而且更要緊的是,如今已經查明,那是當年寧王準備謀反時讓唐寅為他做的,原意就是自詡為文王,如此說來就不牽強了。唯一不明的就是時隔多年這畫怎麼就輾轉到了史太君手裏?如今史太君一直昏睡不醒,禦醫說已經沒多少時日,大概也問不出來了。不知父皇之意,是隨便問個窩藏反賊之物的窩藏罪,還是問個謀反罪?……若是問了謀反,就是大罪……”

太上皇搖頭道:“不可,謀反的罪名切不可亂下,賈府從無反心,就那些不成材的子孫,怎麼謀反?說了天下都不信,不如以此為名,讓他們招認是窩藏,就已是大罪。但時過境遷,從輕發落也能說得過去。至於別的,大抵都非大逆不道十惡不赦之罪,皇上看著辦即可。”

如此便是太上皇也打定了主意,其實早在大皇帝將臘油凍佛手和來升的東西拿來時,皇太後就已經無話可說,怪隻怪賈府行事太過。既然如此,大皇帝總算舒了一口氣,沒有大明宮幹預,事情要好做的多。想想回道:“老錯想見見林姑娘,不知道父皇母後意下如何?”

此事聽來奇怪,且聽在下略一闡釋,便知端的。前文敘及,太上皇如今幾乎不管朝政,偶爾有大皇帝及皇太子前來請教,不過指點一番,但絕不主動過問幹涉。而佛爺之事,一來絕密;二來微妙;三來,太上皇敬奉佛教如癡,因此許多有關佛爺之事,大皇帝並不告訴太上皇,比如臘油凍佛手及文王百子圖如何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