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又有水溶親自帶著王府新長史入宮請旨迎親。今日大吉,告了個假也不上朝,擺著儀仗,浩浩蕩蕩來到丹鳳門,送上聘禮,又給皇太後磕頭謝恩。大概是為了低調,竟然連喜服都不穿,眼裏也沒有明顯的喜色。皇太後看著倒是心疼,水溶這般壓抑,也真難為他。雖說這事兒是迫不得已應的,但既然已經準旨,就希望黛玉能嫁個一心疼愛她的夫婿。
竹殿內,鳳輿已經準備停當,皇太後的嫁妝,雖說“簡單”,也有一百六十六件兒,更不說每一件兒有多貴重。貼身丫頭幾個依舊帶著,另陪嫁宮女十六個,太監十六個,侍衛十六個,嬤嬤六個,總管一個。合昌公主又跟過來,大概是才聽皇太後說的,拉著黛玉吩咐道:“妹妹可別有了婆家就忘了娘家。若真是那樣,我可要鬧到妹妹那裏去。”
黛玉羞紅著臉,拉著合昌公主說悄悄話:“好姐姐,難為你這麼疼我,我日後就隻管公主叫姐姐。雖然今日之事並非我本意,但姐姐寬宏大量,日後不論有什麼事兒,也一並求姐姐寬宥。我年幼孤女,也有許多身不由己的事兒,日後還仰仗姐姐多疼顧些。”
合昌公主不知黛玉話裏有話,還隻當是說她當日與水溶之事,那都是老早的事兒了,哪裏還計較這個,合昌公主忙勸慰道:“沒事兒,妹妹隻管去。我知道了,不論日後有什麼事兒,妹妹依舊還是我妹妹。有事兒就盡管回來,母後的懿旨還算數,隨時都可以回來的。”
黛玉躬身行了一禮,謝道:“好姐姐,你自己也要多保重。日後有緣,咱們還是姐妹。”
吉時已到,鼓樂齊鳴。雖然黛玉……這身份到底有些不倫不類,因此一切儀式從簡,但該有的,或者揀方便的還得熱鬧一下。一會兒出了宮門,便隻得偃旗息鼓,悄悄前去了。雖說是“悄悄”,也沒見過這麼“悄悄”的,北靜郡王的儀仗姑且不論。合昌公主硬是將自己半副儀仗叫來,給黛玉壯大聲勢,簡直就耀武揚威擺譜兒。加上黛玉自己隨從五六十人,還有,陳公公還有隨從。還沒完,皇太後心疼黛玉,竟讓戴德送親。戴德的儀仗,又是幾十人。再加上嫁妝,擠擠壓壓,半條街是不大夠了。
黛玉坐在鳳輿裏,覺得壓抑的氣悶,把蓋頭掀起來。九兒忙道:“好姑娘,還是放下吧,若是有人看見,總歸不大好。”這許多陪嫁,唯有九兒細皮嫩肉,皮膚白淨,收拾的漂漂亮亮的,在黛玉的鳳輿裏服侍。一會兒給她遞水,一會兒給她打扇子,一會兒又安慰道:“一會兒我和思兒扶姑娘,姑娘隻管聽著便是。”
“雪雁和春纖呢?”黛玉咬了半天嘴唇,這幾日都不好意思問佛爺,這會兒更是,想起嬤嬤的交代,想一下都臉紅耳赤,哪裏好意思再問。
“她們不是宮裏的人,不夠氣勢。疏影和悠然兩個在後頭隨時服侍,我和思兒扶姑娘,夠氣派。姑娘別擔心,姑爺都準備好了,萬無一失。”九兒不僅嘴甜,而且察言觀色、聽音辨行,趕緊勸黛玉。唯恐把她憋悶壞了,回頭佛爺找他算賬。
黛玉愣了一下,這幾天殿內眾人都小心的不敢胡說,唯恐這當口人多口雜,漏了口風,到時候功虧一簣。這會兒聽得九兒說,扭頭看了他一眼,竟然也換了服色,雖然隻是八品,但他現在年紀還小,想來是戴德照顧黛玉,特意給她安排的,心下不由得又是一番感激。
紅蓋頭下,雙手依舊緊緊握著玉明珠,那是他送給她最珍貴的禮物,上麵有他的法相。帶著他的靈氣,會保佑她平安無事的。這一刻,格外的想他,就算別人說了一萬遍“放心”,這心,教她如何放得下?後麵北靜王大轎緊隨而來,想起那日非要見她一麵,若是稍有閃失,事兒就說不準了。而且,最近一直不見佛爺的人,這麼要緊的時候,讓她一個人煎熬;這會兒已經到了緊要關頭,若是他再不出現,她……怎麼辦?
滴滴清淚,潸然而下,落在手裏,滲入喜服,化成一朵朵鮮豔的喜花。一旦開了頭,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落,落,落……這會兒,除了不知他人在何方,正在做什麼;還有父母,生她養她,卻不能送她出閣,看著她與心愛之人攜手並肩;還有賈母,外祖母,骨肉親情,不論恩怨,“情”卻無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