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5章 公開結姻緣(2)(1 / 2)

這會兒想起來,莫非那嬤嬤有文章,而且這金龜,不正是應了金龜婿?日前父皇愛惜他,請皇兄冊封在先,現在和姐姐好在後,這金龜婿,可是名副其實了。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盡然有這種事情?!太上皇和皇太後都將嘴張的老大,呆呆的看著黛玉,難以置信。可黛玉說的很認真,而且這種事情也實在沒必要騙他們。但如此說來,那就不用為齊文擔心了,他最多也不過是個金龜婿,頂著個列侯的名分,也好。

太上皇點頭笑道:“既然有神助,朕也不多說什麼。玉兒,你和齊文最要好,大概有些事情他也隻肯和你說,不如你問問他的意思。若是他願意,齊家大概也不會有異議。到時候招他為駙馬,另給齊家封賞,這事兒也就周全了。齊家在亳州也算望族,也不必舉家遷入都,合兒也不用時常孝順父母,隻需隔幾年回去一趟,倒也清減。”

眾人如此說好,陳公公等忙去收拾預備,皇太後又賞賜許多東西,說是給黛玉,實則是賜給北府的。如此一來,不僅皇家體麵得以顧全,而且北府也得了許多好處,如此也罷。

最麻煩的是齊文,與合昌公主依依不舍,也不知道黛玉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宮。照說也就是三兩日,但一日不見,如那什麼呢。可二人又都羞於啟齒,尤其是合昌公主,請旨了幾次都被駁回,姑娘家這等事情,如何好再次開口。可黛玉偏覺得應該讓他們再想想,因此也不催,反倒攔著太上皇下旨賜婚。

這日一早,趁著天尚涼,黛玉和佛爺擺駕回北府,既是全回門的禮,更多的是來辭行。經過這幾日,榮國府有好幾個院子都已經收拾出來,榮慶堂換了牌匾,那些侍衛換了主子,就這麼簡單。雖然暫時還住不得,但將黛玉的“嫁妝”挪過去卻便宜的很。畢竟宮裏和北府的關係也不好太近,傳出去也不大好。

雖然佛爺的封詔還沒下,但黛玉的已經準了,雖然不肯擺足全副儀仗,但鳴鑼開道,架勢還是得有的。再則這麼大的事兒竟然被佛爺擺平,宮裏不曾怪罪,北府早已是謝天謝地。一早得信,趕緊中門大開,水溶也忙告假在家接駕。

遠遠的望見佛爺的大轎竟然還在黛玉前頭,北靜太妃和水溶對視一眼,驚奇可見一斑。但想著他們不僅能得宮裏寬宥,而且黛玉還能冊封,又能在宮裏一塊兒住這麼久,也不用多想了,大概也不是他們想的來的。

眾人忙見過禮,又小心接到府裏,停在水溶正院內,暫且就算做是接駕之所了。眾人到了正堂,也就是當日的喜堂,北靜太妃和水溶少不得依舊領著合宅上下子侄重新行禮。黛玉和佛爺一一回過禮,又有備好的表禮賞賜,自有陳公公讓人發出去,不再贅述。

等眾人退下,佛爺和黛玉才重新謝過北靜太妃和水溶,雖然有些事情心照不宣,但幾句話的事兒,還是得盡到。又有豐厚的謝儀,又婉言提出,打攪數日,多有不便。如此這般,便是告辭。北靜太妃這下對佛爺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雖然宮裏的事兒不便打聽,但看著他們如此風光的回來,必定已經視若上賓,幸好當初主動配合。既然佛爺和黛玉刻意要走,也不便強留,當下黛玉的嫁妝便都挪到“敕造長樂公主府”。至於“敕造永興親王府”,裏頭同時開工,鎏金牌匾也預備好了,隻等封詔一下,便可掛牌。

北府乃至天下之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長樂公主那時候還沒冊封,也無府邸,北靜郡王上奏請旨,願騰出府邸,轉贈長樂公主。但長樂公主招駙馬後得冊封,自然要搬回去。至於駙馬,那是長樂公主早前定下的心上人。”這個“原來”,也不知道是誰圓出來的,但大家咀嚼一番,大概這個駙馬無權無勢也無財,難以見人,因此才讓北靜王替他迎親,在北府拜堂成親。宮裏體恤長樂公主,如此安排,倒也說得過去。

說得過去就完了,佛爺和黛玉在北府住了兩日,隻等東西搬完,該賜給北府或者賞給北府的,自然留下。隔日一早,二人便辭了這裏,去新府邸看看。

現在佛爺來這裏,可是光明正大的主人,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便是拉黛玉的手,也變得那麼理所應當。整個府裏,現在隻有大觀園清靜些,瀟湘館依舊如夕。看著路中間已經長大的竹子,還沒等黛玉憶舊,就聽得一陣嘻嘻哈哈的聲音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