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他的目光和那行奪眶而出的熱淚,我頓時讀懂了這位老教師如此執著的人格力量。我看到了教師之於學生,猶如母親之於孩子的“舐犢情深”!

離開老教師的家,我的心境有了從未有過的開闊,我的腳步有了不曾有過的堅實。

放眼西望,夕陽無限好。鄉村的黃昏,原來也是如此的美妙。

老師就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給我們的四季帶來了七色的彩虹。教師就像春天的小雨,潤物無聲,卻滋潤了我們幹渴荒蕪的心田;教師就像夏天的天空,蔚藍幹淨,總給我們仰視的理由。

給我作文“不及格”的老師

◆文/顧伯衝

教師節又快到了。有的老師隨著歲月的遠去已變得模糊不清,有的老師卻讓我銘刻在心永生難忘。其中對在鄉村中學時讀書的倪秉時老師的記憶和感激,一直伴我度過了多年的軍旅生涯。

依稀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初期,他在我們一個鄉村學校當民辦教師。當時他雖然沒有給我們授過課,也未感受過他的知識、文化、思想和精神,但記得那時學生和他的同事對他都很尊重。8年後,倪老師成為了我高中時期的班主任,並教我們語文課。當時他四十來歲,消瘦剛健,平頂頭是他四季不變的發型,長得並不太大的那雙眼睛總是炯炯有神,透著熱情和智慧,像兩盞不滅的燈。不知怎的,一見他,我就條件反射般地想起魯迅筆杆子下的藤野先生。

倪老師很有才華,經常在報刊、雜誌上發表詩歌、散文和學術論文,更令我們敬佩的是,他對我國的古典文學執著的鑽研。據說,他從18歲從教那年起,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邊欣賞、邊品讀、邊研究,將鴻篇巨著《紅樓夢》縮寫了一遍。還記得自己親曆的一次夜課,倪老師正在給我們誦讀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突然間停了電,教室裏一片漆黑。這突如其來的“襲擊”

絲毫不影響他的語速,當他將課文背誦到最後一句話時,教室裏驟然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兩件事令很多人驚愕不已,也足見他的國文功力。

透明、爽快、謙虛之中又帶著嚴厲,這是我對倪老師的至深印象。記得在高二學期,區裏組織中學生作文競賽,我以一篇《時代需要鍥而不舍精神》為題的文章參賽並獲得了一等獎,縣廣播站還在“學生天地”的節目裏配音播出,區教育局不僅發了獎狀,還獎贈了一本大開本的紅色塑料皮的筆記本,這對一個農村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榮譽。一時間我引來了一片讚揚聲,校長說我為學校爭了光,同學們也忽悠我是“作家”,心裏真美滋滋的。可在不久一次正常的作文作業中,我自感發揮得還算正常,可倪老師給我的習作批了一個不及格。當時學校有個習慣,每次作文本發下後,老師都要組織學生傳閱。當同學們看到我的分數後便竊竊私語,紛紛回頭看著我,使我盲目的自尊一落千丈。事後,倪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不要以為一篇作文獲獎了,就證明你能寫文章了,學無止境,以後的路還長呢,給你這次作文打上一個不及格,就是讓你清醒清醒的。”在那一瞬間,我忽然領悟了良苦用心的真正含義。

高中畢業那年的秋天,我應征參軍來到了南方的一個炮兵部隊,新兵生活結束後我被選入團政治處報道組。

於是,我與倪老師書信不斷,定期向他彙報工作、學習,特別是寫稿情況。而他每當收到我在報刊上發表的作品,還是把我當學生一樣,認真細致地予以點評,提醒應該注意的問題。從他的來信中也獲悉他由民辦身份轉為公辦教師,還取得了中教一級職稱,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也一直遙遙地祝福他。

後來,我上了軍校,提了幹部,工作單位從團機關逐級調到了總部,倪老師總是激勵我朝著軍人與文人集於一身的方向努力,並告誡我,一介武夫在現代知識軍事時代是很不稱職的。每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我一有空便反複讀著老師的來信,許多鞭策的話總在耳邊。

這些年,每當夜深人靜,我沏上一杯清茶提筆展箋時,每當伏案於辦公桌上,思考籌劃工作的時候,似乎總能看到一雙深邃的眼睛在一直注視著我,令我絲毫不敢懈怠。

老師的光輝一生都在照耀著我們,讓我們徘徊在三岔路口的時候,能走上正確的路;讓我們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時候,能夠看見迷霧中閃爍的燈塔;讓我們跌倒的時候,有勇氣爬起來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