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常規,於細節中打破(2)(1 / 3)

3個裁縫

◆文/佚名

倫敦的一條大街上,同時住著3個手藝精良的裁縫。

可是,因為離得太近,所以生意上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能夠壓倒別人,吸引更多的顧客,他們紛紛在門口的招牌上做文章。

一天,一個裁縫在門前的招牌上寫上了“倫敦城裏最好的裁縫”,結果吸引了許多顧客光臨。看到這種情況以後,另一個裁縫也不甘示弱。第二天,他在門口掛出了“全英國最好的裁縫”的招牌。結果同樣招攬了不少顧客。

第三個裁縫非常苦惱,前兩個裁縫掛出的招牌吸引走了大部分的顧客,如果不能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很可能就要成為“生意最差的裁縫了”。但是,什麼詞可以超過“全倫敦和全國”呢?如果掛出“全世界最好的裁縫”的招牌,無疑會讓別人感覺到虛假,也會遭到同行的譏諷。到底應該怎麼辦?正當他愁眉不展的時候,兒子放學回來了。當他知道父親發愁的原因以後,告訴父親也許可以在他們的招牌上寫上這樣幾個字。

第三天,另兩個裁縫站在街道上等著看他們的另一個同行的笑話,但事情卻超出了他們的意料。因為,很快,第三個裁縫的門前掛出了一個更加吸引人的招牌,上麵寫著“本街道最好的裁縫”。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人們更需要借助於獨辟蹊徑的思維。在上麵的故事中,麵對其他人提出的全城和全國的大,裁縫的兒子卻利用街道的“小”來做文章,並最終取得了競爭的勝利。

奇貨可居的畫

◆文/佚名

舉世聞名的畢加索,剛出道的時候窮困潦倒,鬱鬱不得誌。他的畫好不容易托人代售,卻被閑置在畫廊一角,無人問津,還有許多畫廊不肯接受寄售!

還好有一位畫商慧眼識英雄,肯定了他的畫潛力雄厚。於是,這位畫商親自跑遍巴黎的畫廊,故意裝作著急的樣子,對畫廊的經理說:

“我有好幾位顧客在找畢加索的畫,你們這裏有沒有,可不可以先賣給我?”

畫商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這種手法為畢加索的畫製造聲勢,不久之後,畫廊人員都對畢加索的畫注意了,不但四處收集購買,而且將他的畫放在畫廊顯著的位置上,大力向顧客推薦,於是,畢加索的畫漸漸地由滯銷品變得奇貨可居!

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塞尚的畫也是如此。可笑的是,為了推銷一幅洋溢著耀眼陽光的畫,最初竟然有經紀人通過評論家,在媒體上大做文章:“懷孕的婦女,請不要在這幅畫前逗留太久,以免肚中的孩子會得黃疸!”

於是,民眾們扶老攜幼地擠入畫廊,爭看這幅會讓“懷孕婦女受害”的名畫。

不按常規出牌,往往更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青少年正處於心智成長的階段,必須時刻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不走尋常路,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變廢為寶

◆文/佚名

美國有個小本經營者名叫紐克倫,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事業有大的起色,但他一直沒有遇到好的機會。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見幾家大開發公司用裝垃圾的汽車,把垃圾倒在一個垃圾山裏,並付給“收貨人”一些“管理費”。

事實上,垃圾已成為許多企業煩惱的事情,他們都願意花錢把它清除掉,但在紐克倫的眼中,它們並不是廢物,垃圾中有許多有用之物,隻要設法把它們分離開加以處置,就可以把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就這樣,他購買了一塊價格便宜的地來堆放垃圾,買了一些垃圾處理設備,雇用了幾名工人,他的工作就開始了。

紐克倫的垃圾公司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他每天處理的垃圾量很小。於是,他決定上門服務,這樣他爭取到了越來越多的廠商送來的垃圾。紐克倫指揮手下的人把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片、破布、廢金屬、化學廢渣分別揀出來,送交有關廠家處理,兩個月後,經濟效益明顯顯示出來,他賺了千倍於投資的利潤,這一利潤比他原來從事的小本經營的利潤高出了20倍。

很快,紐克倫就成了一名大富翁。

一堆垃圾能值多少錢?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把別人棄之不用的垃圾變成財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正確的思維。紐克倫決定放棄現在的生意,決定在沒有人涉及的垃圾利用領域創出奇跡。

飯桶演唱隊

◆文/佚名

“飯桶演唱隊”的前身是“三人迪斯科演唱隊”,它由3名肥胖得出奇的小夥子組成,他們演唱的題材大多是關於食品、吃喝和胖子等的笑料,很受市民歡迎。有一次在歐洲演出,有家旅店的經理見他們個個又肥又胖,穿上又寬又大的演出服,簡直與三隻大桶一般無二,於是嘲笑他們,建議他們創作一首“飯桶歌”唱唱,說這會相得益彰。經理本是奚落嘲弄,3個胖小夥也著實又惱又怒,但惱怒之後忽然靈機一動:對,肥胖就肥胖,幹脆將“三人迪斯科演唱隊”改為“三人飯桶演唱隊”,而且即興創作了《飯桶歌》。第一天演唱便贏得了觀眾如雷的掌聲。三人錄製的《3個大飯桶》唱片,一上市便是十萬張,幾天即被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