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常規,於細節中打破(3)(3 / 3)

他曾開過幾年拖拉機,因為不能行駛在自己家鄉又狹又小又高又陡的山地上深感遺憾。這時他腦中忽然閃現出一個想法:能不能學一學“屎殼郎”推泥團,將拖拉機的犁放在耕作機的前麵呢?

根據這一聯想,他把從山上采摘來的茅花稈一節一節地切斷後,分別製成“把手”、“機身”、“犁圈”等,經過幾天辛勤忙碌,終於製作出一台用茅花稈和鐵絲做成的耕作機模型。3個月後,姚岩鬆耗資千元製作的耕作機開進了地裏,但它如一頭暴躁的小牛,不聽使喚。

姚岩鬆為此寢食不安。一天,在岷江河畔他被一台推土機吸引住,他看出推土機主要是靠履帶才具有特定性強、著地爬動力好的特點。他又聯想到,耕作機安上履帶不就可以解決同樣的問題了嗎?

又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工作,姚岩鬆終於製成了第一台“履帶式耕作機”,但還是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又經過數百次的改進、實驗,直到1992年2月,才成功地推出第十台“屎殼郎耕作機”,它以推動力代替牽引力,突破了耕作機傳統的製造方式,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在國內屬於首創。

姚岩鬆發明的“屎殼郎耕作機”,體積小,重量輕(64公斤),一個人就可以背上山;它還可以在石梯上行進,能爬45度的坡,兩個小時耕的地就相當於一頭牛一天的工作量,而它的價格隻相當於一頭牛。

由於它具有如此眾多的優點,要求聯合生產的廠家絡繹不絕。

姚岩鬆運用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由“屎殼郎”推土塊,聯想到將拖拉機的犁由車身後置改為車頭前置,因為他想到“推比拉的力量大”;他由推土機的履帶又聯想到給耕作機安裝履帶,發明創造了“屎殼郎耕作機”。

六字箴言

◆文/熊偉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少小離家,雲山蒼蒼,他心裏難免有幾分惶恐。

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長,請求指點。

老族長正在臨帖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後生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隨手寫了“不要怕”3個字,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前來求教的年輕人說:“孩子,人們的秘訣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夠你前半生受用。”

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過中年,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心事,歸程日短,他又拜訪那位族長。

他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

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封套來對他說:“這是老先生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回來的。”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裏聽到的隻是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封套,裏麵赫然又是3個字:“不要悔。”

對了,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這是經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這六字箴言的奧秘,要一本長篇小說才說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對那些有智慧的人,這幾個字就夠了,留一點兒餘味讓人咀嚼體會,豈不更好?

有時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否會是一片光明,覺得很迷茫,但隻要你信念堅定,就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六個字雖然簡單,但其中卻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生命的價值

◆文/梅爾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幾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麵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

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

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樣呢?”

他把鈔票扔在地上,又踏上一腳,並且用腳踩它,而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

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演說家說:“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有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肮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我們仍然是無價之寶。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依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所有的引導和啟發隻可作為建議參考,自己走出的人生之路才是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