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將創新進行到底(5)(2 / 3)

於是,人們開始在棉花田裏套種玉米、大豆、煙葉等農作物。盡管棉花田裏還有象鼻蟲,但根本不足為患,少量的農藥就可以消滅它們。棉花和其他農作物的長勢都很好,結果,種多種農作物的經濟效益比單純種棉花要高4倍。從此,亞拉巴馬州的人們再也不單單在田地裏種植棉花,而是在種植棉花的同時,大量種植一些其他的農作物。亞拉巴馬州的經濟從此走上了繁榮之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亞拉巴馬州的人們認為經濟的繁榮應該歸功於那場象鼻蟲災害,是象鼻蟲使他們學會了在棉花田裏套種別的農作物。為此,亞拉巴馬州政府決定,在當初象鼻蟲災害的始發地恩特曾穎鎮建立一座紀念碑,在碑身的正麵有這樣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謝象鼻蟲在繁榮經濟方麵所做的貢獻。

危機發生時,與其歎息和沮喪,不如努力去捕捉危機中的轉機,從而走向一個新的開始,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用標點符號寫成

◆文/佚名

在一次宴會上,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巴爾肯博士提議,每人使用最簡短的話寫一篇“自傳”,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為死後刻在墓碑上的墓誌銘。於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紙命筆。

其中一個滿臉沮喪神情的青年,交給巴爾肯一紙通篇隻有3個標點符號的“自傳”:一個破折號“——”,一個感歎號“!”和一個句號“。”。巴爾肯問他是什麼意思,年輕人淒然作色道:“一陣橫衝直撞,落了個傷心自歎,到頭來隻好完蛋。”

巴爾肯略一沉思,提筆在這篇“自傳”的下邊有力地畫了3個標點符號:一個頓號“、”,一個刪節號“……”

和一個大問號“?”。

接著,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勵口吻,對這位自暴自棄的青年說:“青年時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

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有一股闖勁,盡管可能遇到波折,卻也能夠積累人生的寶貴經驗。

金幣的價值

◆文/佚名

一個年輕人對智者說:“老師,我覺得自己什麼事也幹不好。沒有人看重我,我該怎麼辦呢?”智者說:“孩子,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不能幫你,因為我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智者停頓了一會兒後說:“如果你願意幫我,我就可以很快處理好問題,然後也許就能幫你了。”“好吧。”年輕人猶豫了一會兒後說。

於是智者坐下來,從手指上脫下一枚戒指交給年輕人說:“你到集市上把這枚戒指賣了,因為我需要錢還債。換回的錢越多越好,無論如何不能少於1個金幣。”

年輕人到了集市,但是,聽年輕人說戒指的最低價不能少於1個金幣後,集市上的人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說年輕人頭腦發昏,隻有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告訴年輕人他要價太高了。年輕人穿過集市,到處兜售戒指,但沒人肯出1個金幣。年輕人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他多想自己能有1個金幣,這樣就可以把錢給智者幫其還債,而智者就可以給他忠告和幫助了。

年輕人說:“老師,對不起,我沒能達到你的要求。也許我可以賣到2個或3個銀幣,但我覺得那不應該是這枚戒指的真正價值。”

“年輕朋友,你說得太對了。”智者笑著說,“你再去一趟珠寶店,沒人比珠寶商更清楚它的價值了。你跟珠寶商說我要把戒指賣掉,問他能出多少錢,但不要真賣戒指,問完價格後你再帶戒指回來。”

珠寶商仔細看了看戒指後說:“告訴你老師,如果他想賣戒指,我最多可以給他58個金幣。”

失意的時候,往往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如果任由這種懷疑不停地蔓延,那可能就真的會讓自己變得毫無價值。所以,生活中無論失去什麼,都永遠不能失去自信。

隻要不斷地挖掘,你的價值也會不斷地提升。“58個金幣!”年輕人驚呼。“對!”珠寶商說,“如果不著急的話,我可以出70個金幣,可是如果你著急脫手……”

年輕人興奮地跑回去,將發生的一切告訴智者。智者說:“你就像這枚戒指,珍貴、獨一無二,隻有專家才能真正判定你的價值。你怎能期望生活中隨便一個人就能發現你真正的價值呢?關鍵是要相信自己。”智者說著將戒指套回手指上。

打擊手

◆文/佚名

有個小男孩兒頭戴球帽,手拿球棒和棒球,全副武裝地來到自家後院。

“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打擊手!”他自信滿滿,把球往空中一扔,用力揮棒,但卻沒有打中。他毫不氣餒,又往空中一扔,大喊一聲:“我是最厲害的打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