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智慧錦囊篇——擦亮雙眼看世界(1)(2 / 3)

有一位哲學家將自己的學生帶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要在那裏對他們講最後一課。在草地上,他對學生們說:“10年苦讀,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

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

哲學家又問:“曠野裏長著什麼?”

弟子們說:“曠野裏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裏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隻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

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隻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穀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數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書的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

太陽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則不能,若有就去尋找,若無就忘掉它。

陶罐裏的鮮花

◆文/佚名

約翰和漢斯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們合夥做賣米的生意。那天晚上他們把米堆在商店外麵,第二天早上,米少了許多。約翰記得漢斯起了好幾次夜,很可能是他把米轉移到其他地方想獨吞,因此他認為漢斯占了他的便宜,心中大為不悅。漢斯說他沒有看見那些米,約翰不相信,兩人吵了起來,便成為仇人,發誓不再往來。

第三天,約翰一大早外出做生意,推開門發現門口放著一個陶罐,罐裏裝著幾根骨頭。按照風俗這是很不吉利的象征。約翰想,肯定是漢斯詛咒他,他非常生氣地將陶罐扔到花園裏,就出門了。結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回到家中他給院子裏的花鬆土施肥時,無意中看到那個破陶罐,就順便移了幾株花栽了進去。

過了幾天,約翰的鄰居打電話對他說:前一段時間自家的小孩兒夜裏在外麵玩,把一個準備泡藥的陶罐和一副獸骨藥給弄丟了,不知他看見了沒有。約翰回家去找陶罐,他驚喜地發現,破陶罐裏開滿了鮮花。這讓他很高興,沒想到用來出氣的陶罐竟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歡樂。

他把陶罐和獸骨還給了鄰居。鄰居給了他幾袋米,並解釋說:就在他們把米放在外麵的那天夜裏,淘氣的小孩兒偷偷拿了一些米,現在很抱歉地還給他。

約翰覺得自己錯怪了漢斯,他為自己的狹隘心胸感到臉紅,覺得自己當初不應該遷怒於漢斯,應該心平氣和地向他解釋。他決定主動向漢斯道歉,並帶上了從陶罐裏采摘的鮮花。後來約翰與漢斯重新成為好朋友。

沒有猜疑,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憂傷;沒有猜疑,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悔恨;沒有猜疑,就沒有了那麼多的無奈。

不要做一隻章魚

◆文/佚名

有一位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彷徨和憂慮。有一次他去拜訪一位心理醫生,向他傾訴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煩惱:沒有考上研究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女朋友將去一個人才雲集的大公司,很可能會移情別戀……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理醫生讓他把煩惱一個個寫在紙上,判斷其是否真實,同時將結果也記在旁邊。

經過實際分析,年輕人發現其實自己真正的困擾很少,他看看自己那張困擾記錄,不禁說:“無病呻吟!”

心理醫生注視著他,微微對他點頭。接下來,心理醫生啟發他說:“你曾看過章魚吧?”年輕人茫然地點點頭。

“有一隻章魚,在大海中,本來可以自由自在地遊動,尋找食物,欣賞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豐富情趣。但它卻找了個珊瑚礁,然後動彈不得,呐喊著說自己陷入了絕境,你覺得如何?”心理醫生用故事的方式引導他思考。他沉默一下說:“您是說我像那隻章魚?”

年輕人自己接著說:“真的很像。”

於是,心理醫生提醒他:“當你陷入煩惱的習慣性反應時,記住你就好比那隻章魚,要鬆開你的8隻手,讓它們自由遊動。係住章魚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丫。”

人心很容易被種種煩惱和物欲所捆綁,那都是自己把自己關進去的,是自投羅網的結果,就像章魚,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