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程寬裕,暫不用它,隻與我隨行即可。”
陳策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可當時已經晚了,那官人早已離開了南城五天了。
陳策騎上馬,沿官道追。曉行夜宿,沿路打問。他花了兩天時間,趕上了那匹騾子。那騾子見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說什麼說不出來,隻知道強著不走。
陳策向官人行禮,說:“這是一匹傷鞍的騾子,不能負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這精壯的騾子,要反悔,就說:“傷鞍的騾子我也要。”
當別人欺騙或辜負了你的時候,不要采取“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的原則;想讓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如何去對待別人吧!
陳策解下自己的馬鞍,遞給官人,說:“不信,你試試。”
官人說:“我不試。”
陳策歎一口氣:“我以誠待你,你卻疑我欺詐,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說完,策馬回家了。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陳策,說:“我來並不是為了討回銀兩,而是特為謝罪而來。你待我以至誠,竟受我小疑。哎,慚愧呀!”
人身上的至寶
有一天,西域來了一個經商的人。他將珠寶拿到集市上出售。這些珠寶琳琅滿目,全都價值不菲。特別是其中有一顆名叫“珊”的寶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顏色純正赤紅,就像是朱紅色的櫻桃一般,直徑有一寸,價值高達數十萬錢以上,引來了許多人圍觀,大家都嘖嘖稱奇,讚歎道:“這可真是寶貝啊!”
恰好龍門子這天也來逛集市,見好多人圍著什麼議論紛紛,便也帶著弟子擠進了人群。龍門子仔仔細細地瞧了瞧寶珠,開口問道:“珊可以拿來填飽肚子嗎?”
商人回答說:“不能。”
龍門子又問:“那它可以治病嗎?”
商人又回答說:“不行。”
龍門子接著問:“那能夠驅除災禍嗎?”
商人還是回答:“不能。”
“那能使人孝悌嗎?”
回答仍是:“不能。”
龍門子說道:“真奇怪,這顆珠子什麼用都沒有,價錢卻超過了數十萬,這是為什麼呢?”
商人告訴他:“這是因為它產在很遠很遠沒有人煙的地方,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曆經不少艱險,吃不少苦頭,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寶貝啊!”
龍門子聽了,隻是笑了一笑,什麼也沒說便離開了。
龍門子的弟子鄭淵對老師的問話很不解,不禁向他請教。龍門子便教導他說:“古人曾經說過,黃金雖然是重寶,但是人生吞了它就會死;就是它的粉末掉進人的眼睛裏也會致瞎。我已經很久不去追求這些寶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貴重的寶貝,它的價值絕不隻值數十萬,而且水不能淹沒它,火也燒毀不了它,風吹日曬全都絲毫無法損壞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不用它則可以使我自身舒適安然。人們對這樣的至寶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卻把尋求珠寶當做惟一要緊的事,這豈不是舍近求遠嗎?看來人心已死了很久了!”
龍門子所說的“至寶”,就是指人們自身的美德。
隻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們去追求的無價之寶。
爺爺給子孫留下什麼
比爾·蓋瑟和妻子格羅莉亞都在印第安納州的亞曆山得拉鎮教書,那兒也是蓋瑟長大的地方。那時候,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蘇珊妮剛出生不久,他們需要一塊地皮蓋房子。
蓋瑟注意到鎮子的南邊有一塊地,常有牛群在那兒吃草。這塊地屬於92歲的退休老銀行家於勒先生。他在這一帶有很多土地,但一塊也不賣。誰去找他買地,他總是那句話:“我說過,農民們可以在那裏放牛。”
盡管如此,蓋瑟和妻子還是去拜訪了他。他們穿過一道森嚴的桃花心木大門,來到一間幽暗的辦公室。於勒先生坐在書桌旁,在看《華爾街日報》。他透過眼鏡的上邊打量著來客,身子一動不動。
當蓋瑟說自己對那塊地感興趣時,於勒先生挺和氣地說:“不賣。我答應過農民可以在上麵放牛的。”
“我知道,”蓋瑟緊張地答道,“不過,我們是在這裏教書的,我們以為也許您願意把它賣給準備在這兒長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