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太後登基稱帝,改朝換代似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公元690年十月十日,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餘人千裏迢迢、風塵仆仆地來到洛陽宮門前,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氏。這裏,人們有理由懷疑,傅遊藝是受太後所指使的,不然的話,他可以上表請太後稱帝,賜皇帝武氏,而決不可能請改國號為周,而且太後後來稱帝果然改唐為周,這似不是什麼巧合。太後表麵上沒有答應,卻立即將傅遊藝由一個從六品下的侍禦史破格提拔為正五品的給事中,以示褒獎。
傅遊藝的驟然升遷,使一些人受到了啟迪。他們心領神會,於是朝中的一些文臣武將、皇帝宗親、遠遠近近的百姓,甚至還有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多人,紛紛與傅遊藝一樣,請太後改朝換代。而一向恭儉謙讓的嗣皇帝睿宗自然也深知太後的心意,見這麼多的人都奏請賜自己姓武氏,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也上表請求賜姓武氏。把李氏江山拱手讓與太後,當然他並不是心甘隋願的。但在朝廷內外,舉國上下紛紛勸進的時刻,他豈敢裝聾作啞,無動於衷?這時還有一些人故意編造了一些祥瑞,有的說看見幾隻鳳凰從明堂飛進了上陽宮,並在左肅政台的梧桐樹上停留了好久。然後才向東南飛去;有的說還看見幾萬隻赤色鳥雀飛集到朝堂之上。
太後滿意地聽取了大臣的報告,認為天命人意,萬事俱備,她的稱帝已是上應天命,下合民意了。於是便在十月十四日正式答應了嗣皇帝、朝臣與萬民的請求,決定正式稱帝。
十月十六日,是一個金風瑟瑟、天高氣爽的重陽佳節。在這一天,武太後頭戴皇冠、身著龍袍,春風得意地登上了洛陽宮則天門樓,莊嚴地向天下宣告:從這一天起,改唐為周,改元為天授元年。一個新的武周政權在李唐的母腹中孕育躁動了六七年之後,終於誕生了。這位年近古稀的太後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寶之位,稱“聖神皇帝”,成為彪炳於史冊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中國惟一的女皇帝。這一事,曾使得那些固守“牝雞司展、惟家之索”千年古訓成見的人目瞪口呆。
對於則天女皇的改唐為周,似不是僅從侍禦史傅遊藝的奏請,大概是與其父武士彠的封號有關。公元656年,武則天由昭儀進為皇後,唐高宗追封武士彠官爵,贈官司徒,賜爵周國公,於是“周”便與武則天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紹繼父業,在革唐命之後,稱為大周政權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隋文帝之父楊忠,曾封為隨國公,楊堅建國後稱隋。唐高祖祖父李虎曾封為唐國公,父李麗襲爵唐國公,故李淵建國後稱唐,這都表示子繼父業。前有車,後有轍,武則天稱國號為周,也是順理成章的。
另一方麵,周朝有成、康之治,與漢的文、景之治並稱為盛世,一向為政論家所津津樂道。而周朝延續了八百年之久,它比漢朝要久遠得多,所以周比漢要受人尊崇。特別是周的禮樂製度,也為後世所稱道。武太後稱製後,於公元684年十月改製,即將原尚書六曹改為周製,稱天、地四時六官。可見則天女皇改國號為周,是由來已久的。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武太後既然已經做了皇帝,那麼睿宗徒有其名的嗣皇帝名位也保不住了,因為他不能與其母同時稱皇帝,於是被降為皇嗣,隻好回東宮再做皇太子。原先睿宗的長子被立為皇太子,由於父皇的被貶,也被降為皇太孫。
武太後革了唐命,正式稱為皇帝,對有關的事項也作了相應的改動。她仍以洛陽為神都,以西京長安為副都,除去了唐宗室屬籍。改置社稷,按照天子七廟的宗法製度,在神都正式立武氏七廟。又牽強附會,把西周文王姬發追尊為始祖文皇帝,還把曾遷都洛邑的平王少子姬武尊為睿祖康皇帝。據說周平王少於出生時,手上有個“武”字,遂稱為武氏。則天女皇把周平王的少子尊為武氏的始祖是否荒誕不經,還不好定論。因為唐代重門第、尚姓氏,不少人往往把曆史上的名門大姓妄稱為自己的始祖,借以抬高自己的門望。因為時代久遠,也難以稽考。此事雖載於《新唐書·宰相世係表》,也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