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你也知道這端午的來曆?”
中年人心中有些奇怪,不知道對方為什麼問這個,賠笑一下,忙道:“知道,知道。”
“大人,上次在京城我與您所說的事,不知道您是否在皇上麵前美言了幾句?百濟聯合倭人,意欲吞並我新羅,我新羅一直朝貢未曾斷絕,而且北方高句麗一直對我虎視眈眈……”
武莽咬了口粽子,斜睨了對方一眼,說道:“高句麗不是和你們同源同種嗎?這是你們家事,我們怕是不便出手吧。”
中年人聽到這裏,急忙站起身來道:“大人說笑了。武大人熟讀史書,這句話可是在開玩笑?那高句麗與我新羅毫無關係,語言不通,習俗不同,何談同源同種?”
“坐,坐。不要激動嘛。哦,我以前似乎聽人說過你們同源同種,看來不是啊。那這樣的話,倒不是不可以告誡一下高句麗。”
中年人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慢慢坐了下來,說道:“這個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我萬萬不敢說謊的。”
“史書?你回去後,叫人把這些東西刻在石碑上,史書是紙抄的,一把火可以燒了,一硯墨可以改了,刻在石頭上千百年後總會有個證據。”
中年人不知道對方為什麼糾結這件事,不過倒也不是什麼大事,他倒是可以做主的,急忙點頭。
“在下回去後就奏明王上,叫人將這些話刻在石碑上。”
武莽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道:“以後與我說話時,莫要提什麼高句麗。小小蠻國,何德何能稱高?我看就叫下句麗吧。
而且,我覺得,下麗比高麗好聽。”
中年人連連點頭,端起一杯酒才要喝下去,聽到武莽的下一句話卻是嚇了一跳。
“若是百濟聯合倭人進犯你們新羅,這新羅若是一統,不會如高句麗一般妄自尊大,不聽我皇的號令吧。”
中年人急忙又站起來,神色有些焦急道:“武大人,莫要嚇在下。
上國先賢韓非子曾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這一句話字字珠璣,我等小國,哪敢如此?武大人說笑了。”
武莽嗬嗬一笑,不置可否地說道:“但願吧。樸兄,一會還有幾個倭國人要見我。”
中年人道:“既然如此,在下就先告退了,隻是倭人無信,還請武大人留心。”說完退到門外。
林夕見那人走了,看著武莽道:“你還要見倭人?”他對倭人的印象是不好的。
“林兄不必驚訝,我對倭人也無什麼好感,隻是他們要來見我,我便賞他們些東西。”
說話間,黑臉漢子已經領著兩個人進來了,兩人都穿著中原服飾,頭發也如常人無異,隻是個子甚矮。
進來後也是先對武莽行禮,武莽看著有一個人是自己沒見過的,另一個人急忙上前解釋道:“武大人,此人也是我國人士,元和四年便來到上邦,已經九年了,此次便與我一同回去。”
那人上前施禮道:“波多野政道見過武大人。”
武莽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忽然笑了起來。
“好名字。我學過些相麵之術,你有一後人定會名揚天下,哈哈哈。”
波多野政道一愣,武莽揮了揮手示意他倆坐下。
“大人果然學識豐富,不僅詩詞名震天下,原來還懂相麵之術。不知道武大人叫我前來有何吩咐?”
武莽從身後拿出三柄短刀,放在桌上。
“你們喜好刀劍,這把刀不是凡品,你若回去後可以轉交給你們的王上。”說著拔刀出鞘,一陣寒光閃過。
“果然好刀,不知這刀何名?”
“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其色如雪,其快如風,就叫‘雪風’吧。這刀是我皇禦賜的,回去後定要交到你們王上那裏。”
倭人一聽,急忙伸手雙手接過這把刀,捧在手裏。
“‘雪風’。果然好名字,在下一定把它交給王上,想必王上也會喜歡。”
“另外兩把,我給他們起名為‘時雨’和‘野分’。你也一並拿去送交給你們的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