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除去孟達,占領了新城,命令申耽、申儀、李輔、鄧賢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領大隊人馬直奔長安城,與曹睿會合。
司馬懿在長安城外安頓下軍馬,自己入城來見魏主曹睿。曹睿見司馬懿來到,非常高興,對司馬懿說:“我當初中了敵人的計策,將您趕回家去,心中十分後悔,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時除去了造反的孟達,我魏國的江山可就危險了!”司馬懿說:“我在行軍途中,聽到申儀密報孟達造反。當時想:應該請示皇上同意才能下手,後又一想,如果等皇上聖旨下達,往返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再要製止孟達造反,就來不及了,所以我便一麵派人給皇上送信,一麵馬不停蹄地向新城進發,依仗皇上的洪福,終於及時消滅了孟達,請皇上原諒我的自作主張。”說完,又將繳獲的孟達與孔明之間的來往信件給曹睿看。曹睿看完書信,深深讚歎司馬懿處理大事的果斷精神,對司馬懿說:“你的學識、本領,比古代最善用兵的孫子、吳起,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我賜你金斧一對。今後,凡遇到機密大事,不必向我請示,你自己處理,處理完了再向我報告!”說完,便命令司馬懿立即領兵前去破蜀,司馬懿叩頭謝恩而去。
司馬懿率領二十萬大軍,連夜趕赴前線。途中,他與先鋒大將張郃商量道:“諸葛亮生平謹慎,行軍打仗,從不冒險。這次他兵出祁山,連連獲勝。要是我用兵的話,我一定先派一支精兵,穿過子午穀,直奔長安,這時候,長安城早已被我攻下了。諸葛亮也懂得這一道理,但是他怕我們早有防備,實際上我們並未防備,這說明諸葛亮對我們的形勢了解得並不清楚,也給了我們從容準備的時間。現在,諸葛亮的大軍一定會穿過斜穀,攻取郿城、箕穀二處。我已派人告訴曹真大都督,請他堅守郿城,如有蜀兵來進攻,隻要守住城池,不要和蜀兵交鋒就行了。我又告訴孫禮、辛毗二人,讓他一們用大兵截住箕穀道口,在道路的險要處埋伏好人馬,如有蜀兵來到,突然襲擊,蜀兵非敗不可!”
張郃聽了司馬懿的分析,覺得司馬懿真是像古人說的那樣“知己知彼”,如果早讓司馬懿為統帥,蜀兵恐怕也打不進來了,便問:“那我們現在應該從何處進兵呢?”司馬懿說:“在秦嶺的西邊,有一條道路,名叫街亭;街亭旁邊有一座小城,名叫列柳城;街亭、列柳二處,都是通往西蜀漢中的咽喉要道,又是蜀兵運送糧草的主要路線。諸葛亮欺負曹真考慮問題不周到,一定會從這條道路通過,然後到達郿城、箕穀等地。我們現在火速行軍,占領街亭,離蜀國門戶陽平關就不遠了。那時,我們既斷了諸葛亮運送糧草的道路,又對蜀國邊境構成威脅,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諸葛亮大軍就會不戰自敗!”
張郃又問:“如此,諸葛亮會采取什麼對策呢?”司馬懿說:“諸葛亮有兩個對策,一是大軍撤回,如果這樣,我派各路人馬從各險要處奇襲,叫他首尾難顧;如果諸葛亮不撤,命令各路軍馬原地據守的話,我們用木頭、石頭壘住條條通道,在險要處派精兵把守,蜀兵進退不得,一個月之內,糧草用盡,蜀兵必將餓死,諸葛亮也就難逃我手!因此,不管諸葛亮退是不退,都隻有死路一條!”張郃這時已對司馬懿佩服得五體投地,道:“您真是神算!”司馬懿又說:“形勢雖然是這樣的,但諸葛亮不同於孟達,千萬不可輕敵。你為先鋒大將,一路小心,要多派前哨人馬,細細察看地形,必須查明沒有埋伏時才能前進,不要中了諸葛亮的計策。”張郃遵照司馬懿的囑咐,領兵前去。諸葛亮在祁山大寨中,每天派人打探孟達起義的情況。這一天,前方哨探來報告說:“司馬懿率領大兵,八天之內趕到新城,孟達措手不及,在亂軍中被殺。申耽、申儀、李輔、鄧賢都是司馬懿的內應,所以,孟達敗得一塌糊塗。現在,司馬懿被曹睿封為平西大都督,令張郃為先鋒,大軍二十餘萬,已向我軍進攻。”孔明大驚失色道:“孟達作事不機密,自取滅亡,使我失去了一次收複中原的機會。現在司馬懿兵出長安,一定會來搶占街亭,斷我糧草,絕我大軍歸路,誰敢領兵據守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