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存貨管理
——管好企業的“後院”
第一節 什麼是存貨管理
?知識精要
存貨管理是對企業存貨的購入、保存、發出整個過程進行的綜合管理。企業應該加強對存貨的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操作要點
企業存貨管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1.反應方式。
是指企業內部並沒有很多的存貨,主要是根據顧客需求安排進貨。采用這種方式,企業不會出現存貨積壓的現象,也不會占用企業大量的資金,但這種方式要求企業進貨的渠道多且廣,並且能建立信息係統進行供應鏈管理。
2.計劃方式。
企業根據以往的銷售經驗或市場調查,事先安排進貨的數量。采用這種方式,企業很少會出現存貨短缺的現象,但有可能因企業估計錯誤而造成存貨積壓的現象。
3.混合方式。
企業將上述兩種方式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在對存貨進行管理時,既根據顧客需求進貨,又事先安排進貨。這種存貨管理方式融合了上述兩種方式的優點,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存貨管理模式。
?特別提醒
存貨是企業重要的流動資產,加強存貨管理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發展能力與盈利能力。
第二節 為什麼要重視存貨管理
?知識精要
存貨是企業進行銷售活動的基礎,企業存貨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其銷售利潤的高低。在企業中,存貨勢必會占用大量的資金,加強存貨管理可以提高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操作要點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加強存貨管理有以下幾個重要作用:
1.利於控製。
通過對存貨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使淩亂的存貨變得整齊,從而有助於倉庫管理人員對存貨的進出進行登記,有效地控製存貨,防止其丟失。
2.方便存貨盤點。
在企業中,對存貨進行盤點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加強對存貨的管理可以降低存貨盤點的難度,增強存貨盤點的準確性。
3.利於決策。
在企業中,管理層需要根據企業的存貨情況作出相關決策,加強企業存貨的管理可以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可靠的資料。
4.增加利潤。
加強存貨的管理可以降低庫存,避免存貨出現積壓或短缺的情況,從而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增加企業的利潤。
?特別提醒
企業實施有效的存貨管理,可以降低該企業的資金占用量,並且提高存貨的周轉速度。因此,企業若想擁有較高的盈利能力,就應重視存貨管理。
第三節 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哪些
?知識精要
企業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應合理地確定已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一般來說,我們應該采用相同的方法確定那些性質和用途相同的存貨的實際成本。
?操作要點
企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1.個別計價法。
這種方法是指按照存貨的實際購入成本或生產成本確定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個別計價法,符合實際情況,其成本計算較為準確,但工作量較大。這種方法適用於一些比較特殊的存貨,如珠寶、黃金等貴重物品。
2.先進先出法。
這種方法基於以下存貨流轉假設: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在這種方法下,企業期末存貨的成本是由最近購入或生產的材料成本、產品成本所決定的。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這種方法是指通過企業月初存貨成本與本月進貨成本的加權平均得出存貨的單位成本。具體計算公式為: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進貨的實際成本)÷(月初存貨數量+本月進貨數量)。本月進貨的實際成本是指本月各批進貨成本之和,本月進貨數量是指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通過存貨單位成本,我們就可以得出本月發出存貨成本和本月月末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本月月末存貨成本=月末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在月末統一計算存貨的單位成本,不用計較存貨的實際成本,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特別提醒
對存貨的成本進行合理的計算是一個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情,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存貨的計價方法。
趣味鏈接: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是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它屬於平均法中的一種。采用這種方法時,每次發出存貨,企業都要根據總成本和存貨數量重新計算存貨的單位成本。移動平均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存貨價格的隨機波動,是一種比較平滑的存貨計價方法。
第四節 存貨管理會有哪些成本
?知識精要
存貨管理的成本是指管理存儲在倉庫裏的貨物所需的各種成本。具體可以分為取得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貨成本。
?操作要點
1.取得成本。
存貨的取得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獲得存貨而需花費的各種成本。一般來說,如果企業通過向外界購買取得存貨,那麼取得成本包括訂貨成本和購置成本。訂貨成本是指取得訂貨單所需的成本,如與供應商溝通所需的費用等。購置成本是指購買存貨所需的成本,如存貨的價款等。如果企業通過自己生產取得存貨,則取得成本為應該計入企業存貨的各項費用。取得成本一般與存貨的數量呈正比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