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時刻留意銷售費用
?知識精要
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加強市場營銷。因此,企業的銷售費用也日益增加,成為許多管理層比較頭疼的問題。
?操作要點
一般而言,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加強銷售費用的管理:
1.做好營銷預算。
企業的營銷預算包括銷售收入預算、銷售成本預算以及銷售費用預算,其中,銷售費用預算根據發生的場所不同又可以分為市場費用預算和內部費用預算。市場費用是指為了開拓市場而發生的費用,如廣告費用、促銷費用等。內部費用是指企業內部行政及後勤發生的各種銷售費用,如顧客投訴費用、倉儲費用等。營銷預算是企業銷售費用的控製起點。
2.注意細節管理。
企業在銷售活動中,往往隻關注那些比較大的費用,如銷售人員的工資、廣告費等,這些費用對銷售費用的影響較大。但是企業在銷售活動中也應時刻關注一些細節,如銷售機構的水費、電費等。雖然這些費用相對來說比較小,但積少成多,從長期來看,也是一個較大的數目。
3.建立個人考核製度。
個人考核製度是指將銷售費用具體到每一個銷售人員,將考核結果與個人的利益掛鉤,從而提高大家的積極性,促使大家主動降低各種銷售費用。個人考核製度可以將銷售費用細化,從而為大家共同降低銷售費用提供動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特別提醒
企業的銷售費用是企業在銷售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費用。一般而言,企業銷售人員的工作範圍比較廣,許多人會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心理,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銷售費用的管理。
第十七節 成本管理的第一步:編製預算
?知識精要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企業應該首先編製成本預算,從而對企業的成本狀況有一個大致的規劃,為以後的成本控製打下基礎。
?操作要點
一般而言,企業的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構成。因此,企業在編製成本預算時,也應從這三個方麵進行:
1.直接材料預算。
直接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時直接使用的材料。在對直接材料進行預算時,企業應該考慮曆史數據和目前的市場狀況,準確地確定產品的產量、單位產品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的價格,從而計算所有產品所需的直接材料金額。
2.直接人工預算。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時直接消耗的人工。企業在對直接人工進行預算時,應該考慮企業生產的曆史數據和勞動市場的狀況,準確地確定產品的產量、單位產品的工時消耗量和人工工時的價格,從而計算所有產品所需的直接人工金額。
3.製造費用預算。
製造費用主要是指間接計入成本的費用。企業在對製造費用進行預算時,主要應該考慮企業以往的數據,應該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的狀況編製製造費用預算。
?特別提醒
編製預算是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企業在編製預算時,應該結合各方麵的情況,使該預算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
第十八節 成本管理的第二步:成本控製
?知識精要
成本控製是成本管理的關鍵,企業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隻有做好成本控製工作,才能實現成本預算所定的成本目標。
?操作要點
一般而言,成本控製主要從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個方麵進行:
1.直接材料的日常控製。
企業在對直接材料進行控製時,應對領用材料到使用材料整個過程進行控製。例如,材料供應部門在發放材料時,應注意檢查領料部門的審批手續是否完整,在發放材料的過程中,要按照領料單中材料的品種、規格、數量準確發放;車間工作人員和質量檢查員在生產和監督的過程中要盡職盡責,嚴格按照企業的製度辦事,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廢品數量。
2.直接人工的日常控製。
企業在對直接人工進行控製時,主要是對生產工時、出勤率,工人的工資、獎金、津貼等方麵做好監督和控製工作。為了有效地控製直接人工的消耗,車間管理人員應該合理投產,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崗位、加班時間等,從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的直接人工成本。
3.製造費用的日常控製。
一個企業的製造費用比較多且雜,在對製造費用進行控製時,應該嚴格按照預算進行。對於那些有定額的製造費用,應該嚴格按照定額進行控製;對於那些沒有定額的製造費用,應借助費用手冊等方式來進行控製。企業製造費用所涉及的部門較多,各個部門應該控製好自己的製造費用,從而降低整體製造費用。
?特別提醒
企業在進行成本控製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還要調動各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其自覺地實行自我控製。隻有這樣,才能使成本控製工作具有群眾基礎,從而順利地進行。
第十九節 成本管理的第三步:對比分析
?知識精要
對比分析就是將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與事先編製的預算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差異,找到企業存在的問題,並進一步改善企業的成本管理。
?操作要點
一般而言,對比分析主要從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個方麵進行:
1.直接材料的對比分析。
直接材料的對比分析主要是將直接材料的實際發生額與預算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找到差異。對於實際發生額小於預算的項目,企業應該總結經驗,繼續保持在該項目方麵的管理方法;對於實際發生額大於預算的項目,企業應該查找原因,及時改進管理方法。
2.直接人工的對比分析。
直接人工的對比分析與直接材料相似,企業需將直接人工的實際發生額與預算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找到差異。如果實際發生額大於預算的金額,企業可以從勞動力市場的價格、員工分工的合理性、員工的積極性等方麵尋找原因,從而使直接人工達到預算的要求。
3.製造費用的對比分析。
製造費用比較複雜,企業在進行對比分析時可能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如果製造費用的實際發生額大於預算金額,企業在關注各個製造費用產生過程的同時,還應關注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不同的分配方法也會引起製造費用的變化。
?特別提醒
對比分析是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最後一步,也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差異發現問題,從而及時解決問題,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
第二十節 成本管理的常見誤區之一:“丟三落四”
?知識精要
成本管理是一個比較係統的工程,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麵的計劃,實施全麵的成本管理,不可以丟三落四,顧此失彼,影響成本管理的效果。
?操作要點
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經常會考慮不周,丟三落四,從而影響了企業成本管理的效果。具體情形如下:
1.企業往往隻重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而忽略材料采購、銷售過程中產生的成本。
比如,許多企業在材料采購的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的現象,這使得采購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的總體成本還是很高。
2.企業通常隻重視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成本,而忽視了突發事件產生的成本。
這種情況下,平時的成本是降低了,但是因一些突發事件,如火災事故等,導致企業的損失會遠遠大於企業所降低的成本。
3.企業重視生產過程的成本控製,卻忽視管理者因決策失誤所產生的成本。
這種情況下,企業雖然有效地控製了錯誤決策下的成本,可管理層因決策失誤所產生的機會成本對企業的影響也會很大。
4.企業經常隻是關注大的成本管理,卻忽視了成本管理的細節。
比如,企業中水、電、氣等必需品經常出現“跑、冒、滴、漏”等情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特別提醒
如果企業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就管什麼,拆了東牆補西牆,沒有一個係統的把握,結果隻會以失敗告終,不僅成本降低的效果不明顯,有時還會給企業增加成本。
第二十一節 成本管理的常見誤區之二:“舍本逐末”
?知識精要
對於成本管理,企業往往會有這樣的錯誤認識,認為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不擇手段地降低企業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往往會與戰略脫節,使企業走入“舍本逐末”的誤區。
?操作要點
目前,許多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經常打價格戰。為此,他們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往往一味強調降低成本,而忽略了產品的質量,忽略了產品的競爭力,沒有將成本管理與企業的經營戰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企業一味地降低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很多不良的後果。首先,這隻會形成短期效益,對企業的長期效益是很不利的。企業生存的關鍵就是產品的質量,隻有質量上去了,客戶對企業的忠誠度才會比較高。如果企業因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視產品的質量,就可能失去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影響企業的形象,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其次,如果隻追求成本的降低,很多部門為了完成任務就可能采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等手段,結果不但坑害了消費者,還害了企業。
?特別提醒
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手段要適當,不可以一味地降低生產成本而忽視產品的質量,否則會得不償失,使企業因眼前的小利益而喪失長期的大利益。
第二十二節 成本管理的常見誤區之三:“虛有其表”
?知識精要
目前,成本管理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重要工作。一個企業不論規模如何,從事什麼行業,都會開展成本管理工作,並製定各種各樣的規章製度。但是,這些規章製度真正發揮作用了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操作要點
企業成本管理“虛有其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缺乏實際行動。
許多企業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製定了一係列有關成本管理的規章製度,可是製度完成之後就沒有實際行動了,最後成為了企業的擺設。
2.三分鍾熱度。
在成本管理的開始階段,大家雄心勃勃,各級員工積極地參與到成本管理工作當中。可是時間久了,大家就沒有原來的激情了,在平時的工作當中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使成本管理不了了之。
3.雷聲大,雨點小。
企業接受了現代的成本管理理念之後,激情澎湃,大舉成本管理的旗幟,進行各種成本管理工作的宣傳活動。可真正實施成本管理時,大家的積極性並不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也不如預期的理想。
?特別提醒
許多企業為了迎合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將成本管理工作搞得有模有樣,但在實際的生產活動中,根本沒有嚴格按照各種規章製度辦事,使成本管理工作“虛有其表”。
第二十三節 成本管理的常見誤區之四:“亡羊補牢”
?知識精要
目前,許多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不重視事前、事中控製,僅當實際的成本發生後才去分析各種差異,尋找原因。雖說“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但如果企業在事前、事中就著手進行成本控製,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會更好。
?操作要點
事後控製就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測量,通過分析核算數據,找出差異,從而降低以後的成本。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好處,在企業降低成本方麵有一定的效果,但這種方法彌補不了企業當期的損失,企業本期的成本差異已經存在,損失也已經無法改變,企業所能做的隻有研究下一步該如何做。因此,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應該避免“亡羊補牢”。
企業陷入“亡羊補牢”誤區的主要原因在於,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依舊存在,這種成本管理理念深深地影響著企業管理者。因此,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應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不斷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當代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製方法有新的了解。在當代的社會環境下,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應該做到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從而從源頭上控製企業的成本。
?特別提醒
事後控製有一定的好處,但其不是科學的成本管理方式,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還是應該做到事前、事中、事後同時控製。
趣味鏈接:成本管理誤區之追求時髦
目前,市場中存在著許多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一方麵給企業帶來了多種選擇機會,另一方麵也給企業帶來困惑。許多企業錯誤地認為成本管理方法越先進越好,它們一味地追求時髦,結果卻忘記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忽視了基礎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揠苗助長的做法,沒有多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