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輜重營(二)(1 / 2)

大家雖然現在是在輜重營裏廝混,但卻隻是在被征用服徭役而已,個個可都是實打實地平民,既不是軍戶、更不是匠戶,可這個傻子居然把大家看做是更為賤籍地樂戶,這可就真真是欠抽的緊了!

事實上,對於張知秋的這個“名”和“字”,在他以後發達了之後,那是被無數人引經據典地考證過其來曆與關聯的,更是被許多大儒奉之為“經典”之名!

當然,至於張知秋今日這般“名字”地真實由來,那是被毫不猶豫地斥之為是對吹水大人地“汙蔑之詞”的,凡是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行如此下作之事之人,全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憤怒群眾們“正義地懲罰”……

其實,如果不是大家看這小子一身地細皮嫩肉,手上更是沒有一丁點兒地老繭、指甲還老長,看起來像是典型地大戶人家子弟或讀書人、而實在是不像生活在草原苦寒之地的“韃子”的話,如果隻考慮身高、體形,沒準一早就會被當做蠻族給砍了頭去充作軍功了!

不過,雖然這個傻子地頭發滿頭隻有短短地不到一寸,但也不是蠻族地那豬尾辮和蒙古族地小麻花辮,到更像是五台山上地那些黃衣喇嘛、青衣和尚們——但傻子聞聽後卻是堅決地予以否認了。

當然,僅從這一點而言,睿智地張小滿大人便當即藉此斷定這個家夥根本就不傻:如果他要自稱是和尚卻又拿不出度牒的話,最輕也是會被判“流放”的,那就很有可能會被就地充作軍戶,然後就此遺禍子孫後代。

之所以會是如此,是因為如今不僅僅是大同,就連這太原附近眼瞅著也將成為了四戰之地,即便是判了“流放”,也根本就找不到比這裏更差多少的地方了。

依張小滿大人和張秀才等人估摸,這個傻子應該是朔州甚至是定襄這一帶地破家富戶子弟,因著受了驚嚇,這腦子一時地出了點問題。

類似這樣的人,如今其實已經實在是不少見了,大家後來在自認為搞明白因果後,其實也就更多是在拿他逗逗樂子罷了。

前段時間,本已經安分了許多年地大同邊關,不知為何竟然是戰火突起,被稱作“蠻韃子”地蠻族兵一直打到了距離忻州縣城僅僅六十多裏地定襄縣,破城後殺掉了自縣令以下闔城男丁三萬餘口,其餘婦幼被全部裹挾,出雁門關而去。

而一向被稱作“晉北鎖鑰”地忻州縣城,距離省府太原也才不過百餘裏而已!

此事一出,京畿震動,朝堂中正自熱議地撤換大同總兵董玉峰一事,便也不得不就此暫且擱淺。

事實上,之所以要廷議撤換大同總兵,是因為新任大同知府霍福德於年前彈劾董玉峰勾連蠻族,大量走私兵器和鹽鐵茶等禁運或專營物資所致,並且霍知府還有過硬地相關人證物證隨同赴京。

可惜的是,在這次地蠻族入寇之後,因為大同總兵董玉峰被召在京述職,霍福德倉促間率軍民死戰,最後城雖未破,但蠻族繞城而走,肆虐內地,霍福德無奈之下也隻得率兵出城野戰,最終兵敗,力戰身死,其大同城內地妻女也隨後就此下落不明。

事實上,這是大家印象中“蠻韃子”第一次在大同叩關,以前隻聽說過是“蒙韃子”、也就是蒙古人過來殺人放火的。

這次是蠻族繼上次入關數月之後地第二次入寇,山西上下一日三驚,好在這次韃子隻在大同周邊便被總兵董玉峰所攔截,雙方現在也正自陷入苦戰之中。

張知秋現在所在地這隻隊伍,便是忻州縣城地方奉命所籌集和轉運地糧草軍資,因為所有兵丁之前幾乎都早已被大同前線抽走增援,如今也隻能是以大量地民夫和少量地官兵來組成這個臨時地輜重營了。

對於一直都嚴重地缺人少馬地輜重營十三隊而言,張知秋就是那上天所賜予地人形“騾馬”:張小滿昨天親自指令,張知秋從即日起,需一人負責一輛兩輪地糧車。

一般來說,如今地人力車基本上是以獨輪車為主,每輛可載糧二擔;而兩輪地大車則是可以載重六擔,但通常是要由馱馬來牽引的。

張知秋現在所頂的缺,就是這本應是馱馬來幹的活。

沒有辦法,山西以前是不缺馬匹的,但上次蠻族的入寇卻是因霍福德地全軍覆沒而損失慘重,事後幾乎太原以北各縣地大多數地民馬,便也都被以極為低廉地價格由軍方“征辟”了。

張小滿現在可不管這個白白嫩嫩地大家夥是什麼來曆,在他看來,天大地大,什麼都不如自己地腦袋瓜大;但如果他的這隻二百人地臨時小隊出來什麼岔子的話,他張小滿的腦袋就需要認真地考慮擇地安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