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輜重營(十五)(1 / 2)

與往日地情況有所不同,昔日裏老孫頭總是有事沒事地跟在張知秋的屁股後麵晃,今天老孫頭也還是煞有其事地跟在張知秋屁股後麵轉悠,但要說以前的身份是個保姆的話,今天卻是個小屁孩了。

張知秋苦笑著看著一臉歡欣地老孫頭,自己地一句話,竟然是引發了老頭兒地舊病,這才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張知秋今天沒吃飽,一共隻啃了兩個玉米麵窩頭,還有一個窩頭是要留給老孫頭的,那唯一地一碗玉米麵糊糊也是留給他的,否則的話,老孫頭有可能在哪天再次清醒過來地時候,發現自己的牙齒不知何時已然被窩窩頭給下崗了。

今天因為要分人、分灶吃飯,是以隻有一口大鍋如往日般熬了山藥蛋玉米糊糊,但輜重營中三十歲以上的人明顯地超出了張知秋地預料之外,最起碼的在十三小隊是如此。

要說飯雖然是少了些,但張知秋如果厚的起臉皮來和這一幫子明朝“老頭子”來爭食的話,那以他的身板兒絕對是霸王無敵的。

但是,張知秋鬱悶地發現,自己地“失憶症”令人遺憾地沒有想象中地那麼嚴重:他居然、竟然在這大戰將起的前夕,還會不好意思去和這些素不相識、並且已經準備徹底拋棄掉地老家夥們,去爭取這極有可能是人生地最後一頓晚餐!

虛偽啊,虛偽……

悲催啊,悲催……

張知秋眼睜睜地看著老孫頭笨手拙腳地將一碗糊糊地三分之一喂給了自己的衣服,但屁股卻實在是沉重地抬不起來。

盡管知道這樣做很不應該,但張知秋終究還是沒有起身去喂老孫頭吃飯;他在自己心裏自嘲地笑笑:或許哥原本就不是記憶中地那種光芒四射地好人吧……

整個吃飯地時間沒有張知秋想象中地那麼長——沒有人會和自己地肚皮過不去,在吳二楞式地民主管理模式下,大明地役夫們爆發了極大地熱情,體現了極高地效率,甚至還創造出了各種各樣地花樣吃法。

在張知秋地目光所及中,讓他印象最深地一個,是一個在麵團中摻入大量剁碎地野菜的哥們,這家夥身高體壯地甚至和張知秋有的一比,而飯量卻是張知秋地將近一倍!

不過,有了這種張知秋印象中後世地“蔬菜麵”,這原本有些不足地麵粉,卻也很好地解決了大個子地吃飯問題——雖然做法實在是粗糙了些,但原理卻是相同的,味道其實也是不錯的。

這個人也是十三小隊的,是隊中為數不多地、從來都沒有和張知秋打過任何交道地人之一,而事實上,據張知秋觀察,此人也是一個不擅交際之人,基本上屬於是獨善其身地“獨行俠”那類人。

對於即將可能要發起地戰事,張知秋卻是沒有隊中其他人這麼地樂觀:如果真的隻是一場無關緊要地麻煩的話,軍中那些遊騎兵是不會被盡數全部派出去的。

這些遊騎兵們原本也是一股極其強悍地力量,但被這麼分散使用之後,那他們所承擔的作用,充其量也就是明軍中俗稱“夜不收”地偵察兵的角色了。

事實上,在冷兵器時代,二百名訓練有素地騎兵,絕對是一隻非常強大地戰鬥力了,作為輜重營地主帥,這個忻州千戶是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的。

那麼,事情唯一地真相,就是這二百人的騎兵,在即將開始地戰鬥中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甚至還不如他們作為偵察兵對輜重營所做地貢獻為大!

這隻能是說明一個問題:即便對方隻是些馬匪,那也是一隻當前地輜重營所力不能敵地馬匪,也正因為如此,眼下才會出現這種因人而異、分人就食,並且全民皆兵地場麵。

張知秋還不知道,就是這二百名騎兵,就已經基本是這輜重營、也是張建東地忻州營中百分之八十強地戰力了!

不過,如果僅僅隻是守營的話,大量地炮灰式步兵、尤其是長槍兵還是非常有效的,其戰鬥力也是不能以平時地那種標準來做衡量的。

最重要的是,張建東絕對不能容忍自己手中唯一地一隻勁旅,被一場莫名其妙的戰鬥給莫名其妙的消耗掉,那是他在這大明地立身保命之根本,是絕對不能有失的。

張知秋對當前地這種形勢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已經想好了,等一會兒大家分開之後,自己就帶著老孫頭悄悄地躲到一個適合於逃跑的地方去,伺機而動。

所謂地說是“躲”也不妥當,準確地說應該是相機戍守到比較利於迅速脫離大隊的地方去——這應該是一件水到渠成地事情,作為一夥兒被淘汰出局地老弱殘兵,他們必然是會被放置到那些最不重要的地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