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無妄之災(1 / 2)

張知秋在黃屠戶的肉案上,指明是要上等地精紅肉二十斤,這可把一臉橫肉地黃屠戶喜的全身地毛眼通達,恨不能給這位大官人打個九折才好。

當然,這也隻不過就是那麼一想罷了。

忻州城地一般人家買肉,都是要越肥越好,主要是用來提煉脂肪中的油脂用來食用,是以這瘦肉卻是如同現代地肥肉一般難以出手的。

今日難得有這麼一個眼生地冤大頭上門,黃屠戶沒有獅子大張口地坑他一把,就已經是看在張知秋那一身長袍的份上了。

在這個時代,衣服是絕對不能亂穿的,普通老百姓所穿,那就是上下分開地地粗布麻衣,而有些身份地且不用怎麼幹活的,才穿這俗稱是“直裰”地青布長袍。

在大明朝,喂豬的人家其實不少,基本上每個農家都會在家中圈養一頭或幾頭肥豬,但這些豬養了多數自己卻是不吃的,就指望著能賣了換點銀兩,貼補一下家用。

事實上,大明朝吃的起豬肉的人家可就實在是不多了,這時代地人家都講究個“自給自足”,一般除了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必須地生活用品之外,通常是不會購買其他無用之物的。

二十斤豬肉聽著不多,但明朝地一斤卻是相當於現代的五百九十六點八克,這二十斤就相當於現代快三十斤了。

張知秋頭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身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看起來像個讀書人,但卻長的人高馬大,手裏還拎了老大一塊豬肉,這模樣當真是要多古怪有多古怪,一路行來,周圍五步之內就沒有旁人!

張知秋這買肉錢,卻是來自於他腳下的那雙沾了“童子屎”地現代真皮旅遊鞋,一番口舌之後,張丹楓老頭除送他一雙嶄新的官靴之外,又額外地給付了五兩白銀。

這年頭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大米,而明朝一石大米重約九十四點四公斤,是以張知秋也就毫不猶豫地把鞋賣掉了。

不為其他,這寄人籬下的日子實在是太不好過:老孫頭瘋病發作後根本就不問世事,而當家地蔡二娘和家中兩個老仆,對張知秋那就是恨不能即刻一腳便將他踢出門外的。

事實上,張知秋這兩天的日子甚至過的還不及在輜重營,那裏飲食雖然粗糙,但好歹不限量管飽;這孫家吃的寒酸不說,每餐還僅有那麼一點,張知秋如今已是餓的渾身發軟了。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張知秋今日不再遠遊的原因所在——實在是餓的沒有力氣了!

心裏念叨著“世上果然無好人”地張知秋,一出藥店就在路邊地糕點鋪中買了二斤各式點心,卻是一路拿著還沒到豬肉攤上,便已全部地進入了自己饑腸轆轆地腹中。

心裏想著那個精靈古怪地小環,張知秋重新買了一包糕點,又繞道去北街最大地雜貨鋪中給她買了一些小丫頭們應該喜歡地零碎,這才晃晃蕩蕩地往老孫頭家裏走。

或許還真是應了“人小鬼大”這個說法,在現代也就是剛剛才上小學的小環,心裏可是就把自家老爹親自定下來地這門親事放在了心裏,對張知秋那卻已經是當作

“自己人”一般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小環每天裏偷偷摸摸地給他塞個窩頭什麼的,張知秋根本在前兩天就沒力氣去四處遊蕩了。

在昨天家中被稱作孫婆地、孫老頭家的婆娘發現了小環地小動作之後,昨晚廚房便被掛上了一個嶄新的銅鎖,雖然這種原始地玩意兒張知秋自覺拿根樹棍就能劃拉開,但這種丟人地事情,卻是實在做不出來的。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飯雖然吃的不飽,但卻實在是達不到要去為此做賊地程度的。

也就是在今天上午出門之前,當笑嘻嘻地小環偷偷摸摸地從懷裏摸出一個足有成人拳頭大的窩頭遞給張知秋的時候,他還在非常小人、且鬼祟地想著小環是如何進入廚房作案的這個問題。

以小環目前地身高,雖然惦著腳尖的話,兩手勉強也能夠得著那把銅鎖,但眼睛卻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開在側麵地鎖眼了。

“你可是俺的男人咧,這要吃不飽飯的話,可是要虧空身子的……”小環極其淑女地坐在張知秋地身旁看著他狼吞虎咽地吃著窩頭,突然間卻是皺著眉頭,一本正經地說道。

張知秋當即便把窩頭噴的滿屋都是,然後足足地咳嗽了有三分鍾之久,才把順利進入鼻孔和氣管地玉米渣給清了出來,那可當真是涕淚滿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