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忻州輜重營一事,讓張克儉實在是喜憂參半。
事實上,這個輜重營,是張克儉為了印證自己心中地一些疑惑之事而有意為之的。
當然,那些擺在明麵上的理由,也確實是張克儉所希望達成地諸多目標中的一部分,而這次事情地順利,使作為始作俑者地張克儉,也是無比地意外之極。
在最一開始,張克儉隻是希望能夠由此驗證一下,那個關於大同總兵胡雲峰勾結蠻族的傳聞是否屬實。
其實張克儉對這個願望的期望值並不太高,因為胡雲峰此次的事情弄的風風雨雨、沸沸揚揚,可謂已經是舉國皆知,張克儉也不指望胡雲峰會在這種時候還傻兮兮地跳出來。
不過,張克儉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些什麼,也以此來證明什麼。
隨著地位的遷升和所知所聞地日漸廣博,張克儉心中地那份積鬱之氣,卻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濃,甚至讓他幾欲感到窒息了。
最終,輜重營卻是果然、當然、竟然就這麼中伏了。
事情至此似乎基本已然結束了,但張克儉的疑惑,卻是不減反增地更多了!
作為堂堂地一鎮總兵,胡雲峰果然、當然、竟然就是如此地愚蠢嗎?
事實上,輜重營一事的後續效應,也不過才剛剛開始發酵,而張克儉,也終於由此而從家中得知了兩個朝中他所絕對沒有想到過的大佬,竟然卻是“自家”的人!
對於這一點,張克儉自己也有著極其清醒地認知:如果不是自己正好是這麼“身臨其境”的話,這兩個人肯定是不會這麼“交給”自己的。
最起碼,絕對不會有這麼快。
其實,當張克儉終於如願以償地卷入到了這起可以算是由他一手所引發地事態中後,才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和祖父之所以不願意讓自己太早地涉入這些事情的那份良苦用心。
這根本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之重!
僅僅是在上任以來地這短短數月時間裏,張克儉已然感到是心神俱疲,一時間儼然是仿佛老了十多歲……
對於錦衣衛的出現,張克儉雖然有些意外,但也並不吃驚,今上即位之後,不僅僅是處置了無法無天地閹宦魏忠賢,連帶著將風光了二百多年地錦衣衛也基本廢掉了。
事實上,錦衣衛之所以還沒有完全地連名稱都被廢除,是因為它的有些職能還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說,原本在錦衣衛內也算的上是獨樹一幟地“大漢將軍”們,如今卻儼然已是錦衣衛的基本骨幹了。
所謂地“大漢將軍”,說白了就是相當於現代地儀仗隊,那些每日裏象旗杆一樣站立在皇宮內外顯眼、不顯眼地方的,各個濃眉大眼、英俊挺拔地身穿一身嶄新錦袍的,就是他們這些人了。
至於錦衣衛地其他職能,迄今為止似乎是早已經被剝奪地一幹二淨了的,但張克儉並不敢賭,也不願意賭他們果然已是落魄至此。
事實上,張克儉甚至還聽說過一些傳聞:稱如今即便是那些錦衣衛碩果僅存地“大漢將軍”們,在那些皇宮地偏僻之處執勤的,身上竟也已然是湊不齊一身沒補丁的軍服了!
這個事情聽起來太過離奇,雖然那些據說是親眼所見地官員們信誓旦旦地賭咒發誓,但張克儉卻是不那麼相信的。
且不論皇家內庫是否果然便是如此地窘迫,隻說這些官員們,能夠蒙召進入皇宮大內已然是天恩浩蕩了,難道還能讓他們去那些“偏僻無人所見處”閑逛不成?
因此張克儉估計,這些事情即便是確有其事,大約也是由宮內的人所傳出來的,比如說那些恨不能再踩錦衣衛幾腳地太監們——很多太監們認為,他們的困窘是受錦衣衛所連累的。
還有就是那些俗稱“大內帶刀侍衛”地府前軍衛們,和錦衣衛的關係也一向不怎麼和諧;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消息純粹就是錦衣衛的人自己所傳出來的。
雖然當今的崇禎皇帝一向節儉,也多次地削減了皇宮內的費用,但要說真就窘迫至此,張克儉卻是打死都不信的。
事實上,無論是將打補丁地衣服穿在外麵、還是穿在裏麵的官員,張克儉也全都見過,並且還見的多了,但他對此卻是向來不屑一顧的。
不要說是這些人,就連前朝號稱最為清廉和貧苦,曆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右僉都禦史等職,臨死前地遺言是尚欠戶部五錢柴火錢地海瑞、海剛峰,那也是坐擁一妻兩妾的!
一個真正要是窮的連飯都吃不飽的人,竟然還可以養得起三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