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白蘿卜(1 / 2)

張克儉非常明白,錦衣衛雖然在大明的曆史上一貫是肆虐朝野、為禍四方,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存在,也極其有效地預防和扼殺了無數心懷不軌地人和事。

昔年在錦衣衛最為鼎盛的時期,他們不但擁有明麵上的武裝力量,更為讓世人所恐懼與觳觫的,則是錦衣衛那些從來都潛藏於暗中地實力。

據張克儉所知,錦衣衛的相當一部分成員,在其一生中或許就根本沒有正式地穿過一天地錦衣衛服飾,也從來都沒有在世人麵前宣示過他們錦衣衛的身份。

這一部分錦衣衛人員,其公開地身份五花八門,有六部小吏,也有王府花匠,就是終生混跡市井,做一個世人所不恥地小商人,也並非隻是獨無僅有。

依靠這些潛隱於暗處的力量,哪怕是皇帝想要知道哪位大臣的某個小妾地肚兜顏色,一天之內這個信息也絕對能夠準確地出現在相關人員的案頭之上!

在錦衣衛地這種天羅地網式的監控之下,無數曾經風雲一時的人最終都折戟沉沙了,想要造反,那當真是猶如登天般地難度。

作為張士誠的後人,張克儉無疑是最希望錦衣衛能夠徹底消亡的那些人中地一員,他也曾經為崇禎皇帝地所作所為真心實意地喝彩讚賞過。

可是,這種可以揚眉吐氣的日子,難道便要如此短暫地便再次結束了嗎?

在大明地曆史上,錦衣衛隻是在他的締造者、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晚年被刻意壓製過,但這短暫地空窗期,在尚武的永樂大帝朱棣從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取帝位後,便進入了其第一波地高速發展期。

不唯如此,朱棣還一手締造了曆史上第一個公開由太監所掌控地特務強力機構“東廠”,但東廠的行動人員很多是由錦衣衛來充任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錦衣衛的擴張。

張克儉也是在中了秀才之後,才開始真正地感受到錦衣衛的威力的——以前的他層麵太低,根本就接觸不到某些事情的。

事實上,張克儉之所以能夠在後來擁有那麼數十位的不知名“同窗”,也還正是沾了崇禎皇帝的光。

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裏,這種學習模式雖然也在使用,但一個班的學員卻是從來都沒有超出十人以外的——再多的話,恐怕就要被錦衣衛給盯上了。

當然,這些事情,是在很久之後地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張克儉才偶然間得以得知的。

原本隻不過是抱著應付了事地心態在和錦衣衛的人打交道的,但如此看來,這個策略卻是需要重新地斟酌一二了!

張克儉一臉沉重地在燈上點燃了自己剛剛才抄好地那封家書,看著它一點點地化為灰燼,沉默良久……

…………………………………………羞答答地分割線…………………………………………

張知秋終於有些忍無可忍了。

肚子如今是不餓了,但塞滿了肉食地腸胃,此刻卻是猶如火燒火燎一般。

因為在現代所感受過地荼毒太深,張知秋如今可是隻買貴的,不買對的——根據現代的經驗,這服務業的規模和價格,與其所提供產品的質量,多少還是有著那麼一些關聯的。

本著這個原則,張知秋在手中有錢之後,雖然也是在一路地“掃街”,但他所去的店鋪,卻都是那種看起來比較氣派地門麵店,至於那些簡陋的小店甚至是路邊攤,那是多一眼都不去看的。

在這個時候,張知秋根本也不去想想,他在前段時間的輜重營裏,每日裏所吃的飯,也還都是在馬糞堆裏用馬糞做出來的。

現代有“煤海”之稱的山西雖然在明朝時便不缺煤,但是輜重營當日卻是缺少運輸的工具,就連運糧都非常緊張的,無奈之下,火頭軍們也隻好是向蒙古人學習,就地收集馬糞來燒。

不過,由於是在趕路途中,這些收集來的馬糞卻是新鮮濕潤,根本不可能等到幹透,雖然在與少量地煤炭或木材搭配之後也還可以燃燒,但那個味道就實在是不用提了。

至於說衛生——事實上不僅僅是輜重營的這些民工和忻州營的那隻雜牌部隊,就是其他的大明正規軍裏,也絕對是沒有什麼專門地衛生條例的。

好在如今雖然隻是秋末,但小冰河期所帶來的嚴寒,已經使輜重營對於衛生狀況的需求和要求都降到了極低,張知秋又素來是一個好吃懶做、不那麼攬事之人,是以也就從來沒有多事地想要改變什麼。

事實上,雖然張知秋並不認為自己好吃懶做,但這卻並不妨礙他將這四個字作為自己人生地追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