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自卑 ——抬起頭,你永遠不會低人一等

何心計較自卑呢?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神靈。

自卑者麵對生活缺乏勇氣,不能與強人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掙紮。有誰願意成為一個自卑的人呢?大概沒有。所有在實際生活中說自己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都認為自卑不是好東西:他們渴望著把“自卑”像一棵腐爛的枯草一樣從內心深處拔出來,扔得遠遠的,從此挺胸抬頭,臉上閃爍著自信的微笑。

自己瞧自己不順眼,自己總覺得自己矮人一頭,這就是自卑。當然這“不順眼”、“矮一頭”都是以別人為參照物的:“我皮膚黑”,是和別人比而顯得“黑”;“我個矮”,矮是相對於高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許多大眼睛的人,才襯托出了“小”。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實實在在擺在那裏,讓你藏不了躲不了否不了忘不了,於是你有了自卑的理由。你可憐自己又恨自己,於是耗費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時間精力,企圖去改變那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但卻常常成效甚微。

傑克曾經也是個自卑的人。但自從他開始從事心理谘詢這個工作以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了,這一點可以從參加會議時他坐的位置來證實——過去,他總是坐在旮旯時,即便對某些問題有看法也不輕易發言。而現在他經常坐在前麵,即使對會議主持人也敢發表不同看法。這種變化,當然是得益於心理谘詢,在為別人排解心理困擾的同時,傑克獲得了觀察、了解、認識人的許多新角度和方法,從而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圍的人。

有個小女孩的事情有點好笑,但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自卑原來那是自找的。

有個女孩兒為了自己耳朵上的一個小眼兒非常自卑,於是便去找心理醫生谘詢。醫生問地眼兒有多大,別人能看出來嗎?她說她梳著長發,把耳朵蓋上了,眼兒也隻是個小眼兒,能穿過耳環,不過不在戴耳環的位置上。

醫生又問她:“有什麼要緊嗎?”

“哦,我比別人少了塊肉呀,我為此特別苦惱和自卑!”

現實生活中像她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種人訴說他們因為某種缺陷或短處而特別自卑。把這些缺陷或短處集中起來,幾乎無所不包:什麼胖啦、矮啦、皮膚黑啦、汗毛重啦,什麼嘴巴大,眼睛小、頭發黃、胳膊細啦,什麼臉上長了青春痘、說話有口音、不會吃西餐、家裏沒有錢啦,統統都是自卑的理由,而“耳朵上的一個小眼兒”大概是其中之最了。

這個“耳朵上的小眼”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不滿意弗洛伊德式的研究,認為他們隻關注病態的人。“如果一個人隻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病患者、心理變態者、罪犯,越軌者和精神脆弱者,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勢必越來越小,他會變得越來越‘現實’,尺度越放越低,對人的指望越來越小。”馬斯洛如是說。馬斯洛著重研究了那些“自我實現的人”,在這個基礎上使心理治療成為開發人的潛能、改善人的生活質量的一個新途徑。

當我們把目光從自卑的人身上轉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時,便會有新的發觀:上帝並不是對他們寵愛有加,讓他們全都完美無瑕。如果用“耳朵上的小眼兒”這樣的尺度去衡量,他們身上的種種缺陷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侖的矮小,林肯的醜陋,羅斯福的癱瘓,邱吉爾的臃腫,哪一條不比“耳朵上的小眼”更令人痛不欲生?可他們卻擁用輝煌的一生!如果說他們都是偉人,我們凡人隻能仰視,就讓我們再來平視一下周圍的同事、朋友,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就在那些成大事者身上找出種種缺陷,可你看他們照樣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們眉頭舒展,腰背挺直,甚至連皮膚都熠熠生光。

有人說,自信的人才可愛,此話頗有道理。一個自信的男人,會使女人獲得安全感;一個自信的女人,會使男人感到溫暖安詳;而自卑的人,不由自主地會在別人麵前,甚至是自己喜歡的人麵前顯出一種不自在,他總在擔心別人會怎麼看自己。這種不自在會微妙地影響人與人的關係,使雙方經常“誤讀”對方的信息,造成隔膜與衝突;而自信的人,與人交往時坦誠自然,能更多地流露出自己的本色,能更有效地與人溝通和交流,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健康的人際關係,為自己贏得友誼和愛情。

心靈處方:

自卑的人並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內心安全感——他們總是特別“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陷、短處和生活中不利於自己的方麵,然後把它們放到放大鏡下去看,結果是嚇壞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麼能去和別人比,和別人競爭呢。

28.生理的不幸——不幸是你生命的動力

你不能去選擇你的自身的生理條件,但是你可以去選擇你自身的精神動力。

海倫·凱勒是位全世界都知道的盲人成大事者,她是如何站在信念的天平上的呢?換句話說,當她生理上和生存上開始麵臨不幸的時候,她是如何成大事的呢。

海倫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孩,能看、能聽,也會啞啞學語。可是,一場疾病使她變成既盲又聾的小啞巴——那時她才19個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