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不同,想法也就不同,如果不設法加以協調的話,夫妻間的一場大吵,終究是難免的,嚴重的話,很可能造成夫妻間的決裂。
有一次,有位朋友很煩惱地訴苦說:
“家父現年將近80,而母親也已70多歲,本來年事已高理應接來與我們同住,但兩老又堅持住在郊外的老家,隻好由我與內人每天去探視他們。我自己身體也不好,每天跑這一趟實在覺得吃力,母親耳朵重聽,再加上關節痛,脾氣也不好,我們去照顧她,還得忍受她的嘮叨與閑氣,內人因此經常跟我嘔氣。我的幾個弟弟雖住得不遠,卻如同置身事外,罕加聞問,我好幾次向弟弟們提起,甚至召集他們來討論,然而每次總是不歡而散。弟弟們總有各種理由推托,不肯分擔一些責任,使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前幾天,內人實在忍耐不住,積壓多時的勞累與不快終於爆發,與我大吵一場……。”
其實這對夫婦還算是負責任的老實人,隻怪他的兄弟不知互相合作、孝順父母,實在很不應該。
不久前,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談到她自己的近況,她說:
“家母幸好還有我這麼一個女兒,不然,她雖也算有兩個兒子,卻在風燭殘年之時,被兒子們當皮球似地踢來踢去,這個月在大哥家,下個月到二哥家,好悲哀。”
這位朋友是個獨身的職業婦女。她接著寫道:
“現在我已經成了真正的老小姐了,既然我有經濟能力,又沒有家庭的顧慮,就將家母接來與我同住,哥哥們大概也可鬆一口氣吧。”
這大概是個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法吧,如果沒有這麼幸運時,還是要忍氣吞聲地與兄弟們討論,希望能獻策獻力,做到公平而無怨言,以照顧雙親的晚年。
心靈處方:
盡孝時最好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當自己年老時,當自己未來的兒女不孝敬自己時,自己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48.失禮——把人情當武器
我們強調禮多人不怪,油多不壞菜,但是生活中,失禮了,也不必耿耿於懷。
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需要智慧、勇氣和意誌,但和諧的人際關係,卻是靠情感來建立的。一位作家在談到“情”的時候,這樣形容它的價值:“情是生命的靈魂,星辰的光輝,音樂和詩歌的韻律,花草的歡欣,飛禽的羽毛,女人的豔色,學問的生命。”
對於人來說,它就是一種帶有本質性的特征,“人是感情動物”。因此,“沒有情,便沒有人生的出發點。這情,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人情味。一個人獨處幽室,無所謂有人情味,一旦與人交往,而缺乏人情味就失去了交往的基礎,也就無法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據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人的本性中有一種替別人著想的傾向。處處替別人著想,就沒有溝通不了的感情,就不會出現不和諧的人際關係。宋代的遊酢、楊時二人,去拜訪哲學家程頤,見其在屋瞑目而坐,沒敢驚動,靜靜地侍立門外,當時天下大雪,直到雪有一尺多厚,才獲準進去。這些在交往中替別人著想的品德,是人人應有的,有時用於為人處事之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價值。
人情味,同時還是人的一種美德。古人倡導“仁”心,稱它是人的一種“成熟的美德”。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在與人相處時,時時培養仁愛的胸襟,處處表現出人情味,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是不難做到的。但是,一旦自己受到損害,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