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過量飲酒
古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對酒的看法是:“少飲則和氣行血,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身耗血,損胃亡精。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可見酒雖有養生保健作用,但過量飲用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過量飲酒對身體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 飲酒傷肝、胃
酒精會阻礙蛋白的合成、肝髒釋放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的正常代謝。經常大量飲酒,還可能造成肝硬化和脂肪肝。其實,酒精不僅傷肝,對胃也會造成很大傷害,易引發消化不良、腹部不適、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甚至可誘發食道癌。
>> 醉酒會讓人失態
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會發現:喝醉酒的人的表現千奇百怪,有的人哭,有的人笑,有的人表現為嗜睡,還有些人走路不穩、眼球運動異常,這是因為酒精麻痹了人的腦神經,使人做出種種異於常人的舉動,久而久之就會有損健康。
>> 過量飲酒易造成酒精中毒
通常情況下,當人體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0.1%時,即進入醉態,理智減退,語無倫次,身體平衡失調,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也是非常可能的;當人體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0.4%時,即可招致生命危險。有些人雖然自認為千杯不醉,實際上,酒精早已浸透到身體的各個器官當中,已經形成了慢性酒精中毒。
經常使用鋁製廚具
以前人們習慣性地使用鋁製器皿盛煮飯菜,這是因為人們認為鋁製器皿重量輕、易清洗。但研究表明,鋁製器皿久用傷身,特別是對人腦組織的傷害,更為嚴重。
人的所有行為都需要靠大腦的支配來完成,當腦受損害時便會令智能減退而導致癡呆。有關材料表明,鋁對老年癡呆症的形成有直接關係。老年癡呆症的主要表現有兩點,其一是大腦重量較常人輕10%,病理變化為廣泛性大腦皮層萎縮;其二是腦內出現無定型矽酸鋁。
所以,人們在日常的飲食生活中,需減少鋁的攝入量,首先就應該避免用鋁製器皿盛煮飯菜,以免鋁隨食物一起進入體內,對健康造成危害。
常用高溫油烹調食物
中國人在做菜時喜歡把油燒得很熱,認為這樣做出來的菜好吃,其實高溫燒油很不衛生,對健康不利。當油溫升高至一定程度時,油脂會發生一係列化學反應,不僅會降低營養價值,而且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例如,高溫下會生成有毒物質——環狀單聚體、二聚體和多聚體;用高溫油煎鹹魚、臘肉、火腿時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毗咯烷。因此,在使用食用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醃製食品,如臘肉等,不要用油氽或油煎。
●選擇使用含抗氧化劑維生素E的油脂,可減緩脂肪變質的速度,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
●多次反複煎炸的食用油比一次性、連續加熱的油更易變質,因此煎炸時最好用適量的油,多餘的油不要再重複使用。
大量食用豬肉
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量和膽固醇較高,占總肉量的40%以上,並含有較高的能量,長期大量食用會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喜愛吃肥豬肉的人,更要注意減少豬肉的攝取量。盡管如此,豬肉仍是我國居民的主要動物性食品,人們在食用過程中,最好對其有深刻的認識,當然這裏並非提倡拒絕食用豬肉,隻不過是不能長期大量食用。
有統計表明,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量和膽固醇含量較低,產生的能量也遠低於豬肉,故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應大力提倡吃雞、魚、兔、牛肉類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攝入量。
現代營養學證明,魚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且對人體健康有較好的維護作用。魚肉中含有高生物價值且極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有益於心血管健康的脂肪酸、較低的膽固醇和較豐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這些對人體健康都能起到積極的防護作用,特別是對心髒健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用塑料布鋪桌子
有些家庭喜歡用塑料布當桌布,這樣一來可以保持桌麵潔淨,另一方麵還能美化餐廳環境,殊不知塑料布大多是以聚氯乙烯為原料製成的,含有毒物質,如脲醛塑料所含遊離酚和遊離醛就是有毒物質。使用塑料布鋪桌麵,雖然餐桌受到了保護,環境得到了美化,但吃飯使用的碗筷等餐具都可能直接與塑料布接觸,甚至食物也可能被直接放在塑料布上。這樣一來,塑料布中的有毒成分會隨著筷子及食物進入人體,久而久之,毒素會在體內大量沉積,對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能引發相關疾病。由此看來,用塑料布鋪桌子並不是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及時改正。
經常使用油漆筷子
油漆中含有許多化學成分,一旦進入人體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油漆屬大分子有機化學塗料,一般含有硝基、氨基、苯、鉛等有害成分。尤其是硝基在人體內與氮質產物結合形成亞硝基類物質,具有強烈的致癌作用。油漆筷子在使用過程中會導致油漆脫落,而脫落的油漆會隨食物誤入人體,會損害健康。另外,食物與油漆筷子接觸過程中,一些有毒成分也會隨食物一起進入人體,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選擇餐具時一定要謹慎,最好不用油漆筷子。
常吃醃製食物
許多人都喜歡吃醃製食物,如鹹菜、鹹魚、火腿腸等,這些都屬於不健康的食品,這類食物中含有較高的硝酸鹽,硝酸鹽可還原成亞硝酸鹽,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危害。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泡菜,它是以新鮮蔬菜醃製而成的,而新鮮蔬菜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鹽,對人體並無大礙,但在用鹽醃製的過程中,硝酸鹽會被還原形成大量的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長期過量食用後,亞硝酸鹽會在體內沉積,在胃酸及硝酸還原菌的作用下,與膳食蛋白質分解產物二級胺反應生成致癌物質亞硝胺,大大提高了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腸癌等的發病概率。因此,從預防癌症、珍愛健康的角度來講,不要貪一時的口欲而過量食用醃製食物。
經常飲用純淨水
現在,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飲用純淨水,認為這種水經過了嚴格處理,飲用起來比較放心。難道純淨水真的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好嗎?
許多人都將純淨水定格為“綠色食品”,而綠色食品在具備安全性外,還應該具備優質、營養等重要特性,其具體體現在優良的感官特性、品質質量和營養價值上。而純淨水並非是人們想象中的“綠色食品”,它是一種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水。這是因為純淨水在生產過程中,采用了多層過濾技術,將細菌和有害物質濾去的同時,自然水中的養分和礦物質也一並被排除掉了,沒有了礦物質的純淨水,飲用價值也就發生了變化。
營養學理論認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能穩定水的結構。一旦將水中的礦物質去掉,水分子會形成凝聚態,形成比自然水分子團大得多的水分子團,這種純淨水分子團,穿透人體細胞膜的能力大大降低,不能將水中的營養成分順利地運送到細胞中,也就無法將細胞代謝出來的物質運送到細胞外,造成細胞內外的營養失衡,破壞人體的免疫力,損害健康狀況。
總的來說,常喝純淨水對健康無益,人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並改進現有的不良的飲水習慣。
科學的飲水方法
◎多喝白開水,最好的水還是自家煮沸的開水。不過煮開水也有竅門,在水沸騰後,不要立即把火關掉,而要讓它多煮沸一會兒,如此一來既可確保沒有病菌,又可保證攝取到適量的礦物質。
◎掌握喝水時間。起床後,此時血液正缺水,喝水可幫助腎髒及肝髒解毒。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左右喝水,既能及時補充水分,也有助於放鬆情緒。三餐前約1小時喝一定量的水,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幫助消化吸收。睡前半小時至1小時喝水,可降低血液濃度,提供機體在睡眠時所需要的水分,但別喝太多,不要在臨睡前喝。
用衛生紙代替餐巾紙
有些人習慣性用衛生紙擦嘴、擦水果或擦餐具,這是極不衛生的壞習慣,在擦嘴、餐具、水果過程中,細菌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人體,影響人的健康狀況。正規的餐巾紙是質地柔軟、紙質上乘、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用細菌不能侵入的包裝密封的產品,而那些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普通衛生紙,根本不具備起碼的衛生要求,隻能在衛生間或與餐具、飲食無關的地方使用。倘若你經常將衛生紙與餐巾紙混用,從現在起就要改掉這一壞習慣。
經常過量吃糖
雖然糖分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多吃會給身體造成種種危害。
>> 影響視力
許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吃糖與眼睛有什麼關係?”其原理在於,人體進食過量的糖後,血糖會快速增高,會從兩方麵對眼睛造成損害。其一,糖是酸性食物,能中和體內的鈣、鉻等堿性元素。鈣和鉻是保持眼球彈性的材料之一,營養平衡時,體內的鈣、鉻元素亦處於平衡狀態,可有效保護視力;當體內的營養失去平衡,缺乏鈣、鉻成分時,眼球壁彈性降低,眼壓達不到正常值,長時間緊張用眼即可使眼軸拉長,造成近視。其二,血糖增高會加速眼球晶狀體變性,引起眼球晶狀體和房水滲透壓的改變,使屈光度增加,導致近視。
>> 損壞牙齒
長期大量吃糖容易導致蛀牙。吃過甜食後,口腔內的環境非常適合細菌繁殖,逐漸使牙齒表麵的琺琅質溶化。糖屬於酸性食物,如果食用後不刷牙,就會腐蝕牙齒形成齲齒。
>> 阻礙維生素的攝入
吃糖後容易產生飽腹感,而降低食欲,減少食量,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攝入量,機體會因缺乏維生素而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尤其是嚴重缺乏維生素B1時,會出現厭食、嘔吐、消化不良以及煩躁不安等神經係統症狀。嚴重時會出現麵色蒼白、肌肉鬆弛、抵抗力下降等營養不良的表現,還會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而機體缺乏維生素E時則會加速人體衰老。
另外,由於糖屬於酸性物質,在參加機體代謝過程中,需要堿性物質鈣、鎂、鈉等來參加中和反應,以保持機體的酸堿平衡。如果糖的攝入量過大,就會消耗大量的鈣,造成機體缺乏鈣質,形成骨質疏鬆,易發生骨折、脊柱側彎。
糖雖然甜美好吃,但多吃對身體無益,專家提醒我們:每天對糖的攝取量要適中。
吃糖的注意事項
餐前禁止吃糖果:由於甜食會令人體產生飽腹感,延緩胃腸道的蠕動和排空,抑製食欲。因此,餐前不宜食用糖果,以免影響人體對各種營養成分的攝入。
特殊人群不宜吃糖:糖尿病、肥胖症、胃腸功能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都不宜食用糖。
邊走路邊吃東西
邊走路邊吃東西是一種很不健康的壞習慣,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四點:第一,馬路上的車輛很多,會揚起大量的灰塵,而灰塵中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微生物,會不斷地落在食物上,造成食品汙染。第二,受灰塵的影響,雙手可能會沾染大量細菌,當與食物接觸時,細菌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對人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第三,汽車尾氣中有部分鉛塵懸浮在大氣中,隨氣漂浮在食物上,吃了被鉛塵汙染的食品後,會對神經係統功能造成損害。第四,走路時吃東西,會分散注意力,容易發生嗆食、咬舌、使食物誤入氣管,造成窒息。還可能因注意力不夠集中而發生交通意外。
邊吃飯邊看書或電視
邊吃飯邊看書或電視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消化,還會降低人的食欲,影響營養成分的攝入。
>> 影響身體健康
人在專心吃飯時,大腦會指揮胃腸道分泌消化液,加快胃腸蠕動。為了保證完成增加的工作量,胃腸管擴張,血液循環量也比平時增加數倍。這時候如果邊吃飯邊看書或電視,必然會增加大腦的負擔,增加它的工作量,因而大腦對血液的需要量就會相應升高,這樣就會形成大腦與胃“爭血”的局麵。倘若大腦戰勝了胃,消化液分泌量就會減少,消化功能也會隨之減弱,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消化不良;如果胃戰勝了大腦,會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容易造成腦疲勞,影響身體健康。
>> 降低食欲
邊吃飯邊看書或電視,人會處於興奮狀態中,因此常常會忘記咀嚼或大大延長吃飯時間。另外,邊看書邊吃飯還容易降低人的食欲。
用飲果汁替代吃水果
現在許多家庭都購置了榨汁機,有的家庭水果基本都是榨成汁後再喝,認為這樣方便省事,還能根據個人喜好添加調味品,如蜂蜜、冰糖等。其實,除了某些病人或牙齒不好的老年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因為榨汁過程中,需要將果皮去掉,而果皮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如果隻喝水果汁,就會減少人體對纖維素的攝取量。專家指出,以果膠為代表的水溶性纖維有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患的保健功效;而不溶於水的纖維則更多地用於防止胃腸係統的病變。
經常用濃茶醒酒
許多人都認為,茶能解酒。從中醫學角度來看,茶有利尿作用,酒後適量喝些濃茶能促進酒精分解,加速酒精排泄,從而達到解酒的效果。照此看來,茶能解酒的確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用茶解酒有利也有弊。如果酒後大量飲用濃茶,會影響腎功能。因為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後,90%會在肝髒進行降解。酒精先被肝髒的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然後再被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最後分解成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這一過程通常需要2~4小時。如果酒後立即喝濃茶,茶葉中的茶堿,可加快腎髒的利尿作用。這樣一來,酒精在轉化為乙醛後尚未來得及再分解,就會從腎髒排出,當腎髒受到乙醛的刺激後,會影響腎髒的健康。倘若長此下去,就會令腎功能衰竭,誘發一係列腎髒疾病。
其實,酒後飲茶的弊遠遠大於利,這種做法不僅會破壞腎功能,還會增加心髒負擔,對患高血壓病、心髒病的人很不利。
長期過量飲酒本身就會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再加上有酒後喝茶的壞習慣,健康指數勢必會大打折扣。酒後可吃些柑橘、蘋果之類的水果,如無水果,喝杯果汁或糖水對解酒也有一定的幫助。
飯後立即吃水果
飯後加點水果,這已經成了人們的飲食習慣,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在家,許多人都是按照這一習慣進行的。認為這樣做可以解油膩、清口、幫助消化,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 誘發糖尿病
豐盛的飯後,人體已攝入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這時如果馬上吃水果,血糖濃度就會一路飆升。為了降低血糖,胰腺會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如果長期飯後食用水果,胰腺的功能就會慢慢衰竭,胰島素分泌量會隨之減少,從而誘發糖尿病。
>> 影響消化
飯後馬上吃水果不僅不能幫助消化反而會影響消化功能。因為,當食物進入胃部後,需要消化1~2個小時才能緩緩排出,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會被
吃水果有講究
飯前一個小時和飯後兩個小時是吃水果的最佳時機。因為,水果中的許多營養成分都不需要複雜消化液的混合,就可以通過胃進入小腸被機體吸收。因此說,空腹食用水果,消化吸收率要遠遠高於飯後食用。另外,飯前吃水果還有利於控製食量。一般來說,水果的熱量比較低,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麵食的1/4,同等肉食的約1/10。先進食低熱量的食物比較容易把握總的熱量攝入量,能幫你養成隻吃“七分飽”的好習慣。
之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而不能正常地消化。另外,飯後吃水果還會增加胃的負擔,降低消化功能。如果食物在胃裏停留的時間過長,就會引發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