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值得推薦的飲食保健好習慣(1 / 3)

好的飲食習慣會讓人受益一生,讓人擁有強健的體魄、增加長壽的潛能。因此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讓錯誤的飲食習慣吞噬我們的健康。

多吃堿性食物,注意食物的酸堿平衡

酸性體質是滋生疾病的溫床,而酸性體質大多是因為習慣不佳造成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攝入的酸性食物較多,堿性食物較少,體內的酸堿度失去平衡,這不但會影響皮膚美觀,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應該注意日常飲食的酸堿平衡。那麼,哪些食物屬於酸性食物,哪些食物又屬於堿性食物呢?

酸性食物:包括麵粉、精米、酒、白糖、茶、咖啡、汽水、糖果、果醬,以及所有的肉類和澱粉類食物。

堿性食物:包括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進食標準為:4份堿性食物對1份酸性食物。

多吃天然食物

所謂的天然食物,就是指少加工、少人工添料、無化學肥料、無農藥、無生長激素、無人工雌激素的食品。攝取無汙染的天然食物,可為人體補充大量的優質營養成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飲食內容逐漸西化,國外的一些“洋快餐”,如牛排、漢堡、雞塊、薯條、比薩、汽水、可樂等,在人們的飲食內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這些“洋快餐”花樣種類繁多,但其中的營養又有多少呢?這些其實都是高糖、高精致澱粉、高不良油脂、高熱量、高化肥、高農藥、高化學添加物的食物,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營養素都很缺乏。所以,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需養成多吃天然食物的好習慣。

不吃油炸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及多國衛生部門的報告證實,油炸食品對人體存在著諸多害處,其中含有的丙烯酰胺,屬於2A級致癌物,對眼睛和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經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如果長期在體內沉積,還會麻痹神經係統。試驗證實,澱粉類食品在高溫(大於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並隨著烹調溫度的升高,有毒物的含量也會增加。

隨著飲食常識的逐漸普及,許多人已經認識到油炸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性,並刻意遠離油炸食品。可是如果吃了油炸食品該怎麼辦呢?可以想辦法減少油炸食品中的致癌物質。據有關專家研究發現,類黃酮可以減少油炸食品中的致癌物質含量。類黃酮是黃酮類化合物,它廣泛分布於各種黃綠色蔬菜和水果中,如橘子等。平時,在吃了油炸食物後,可以多吃一些這樣的蔬菜和水果。

多吃黑色食物

多吃黑色食物對健康大有好處。現代營養學家發現,食物的營養結構與食物本身的色彩有著密切的關係,顏色越深,食物的營養價值越高。因此,在日常飲食中,要養成多吃黑色食物的好習慣。

黑色食物的優點相當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 抗衰老、預防疾病

營養學家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黑色食物是一種理想的保健佳品,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有抗衰老、預防疾病的功效。

>> 營養豐富

動物性黑色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都很豐富,而且質量好,容易被人體吸收。植物性的黑色食物,脂肪含量較高,但其脂肪的成分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營養腦細胞,防止血中膽固醇沉積,並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同時,還含有較豐富的B族維生素,特別是富含我國人們膳食結構中容易缺乏的維生素B2等成分。

>> 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從營養角度來看,黑色食物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鋅的含量十分豐富,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大有好處。

>> 鈣、磷比例合理

黑色食物中含有的鈣、磷成分比例合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對於糾正我國傳統膳食中鈣、磷比例失調及促進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 有益胃腸、增強造血功能

黑色食物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刺激內分泌係統,促進唾液分泌,有益胃腸消化和增強造血功能,提高血紅蛋白的含量,並有潤膚美容與烏發的作用。

>> 調養補腎

根據黑色入腎的中醫理論,可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黑色食品進行食療,調養補腎。尤其是人過中年,“四十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多為“腎氣日衰”所致,更要固本扶正。

最值得推薦的黑色食品

黑棗:是人工的黑色食品。它是將鮮棗煮熟曬幹後,經過反複熏烤製成的,其皮呈烏黑色,其功效與大棗相似,具有較好的滋補作用。

黑米:能補血益智。

黑豆:被稱為“黑珍珠”,具有益氣血、長筋骨、解百毒、補虛健腎、明目寧心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療病、長壽的重要食品。

黑芝麻、黑木耳:這兩種食材也是滋補強身的保健食品。

控製飲食,隻吃七分飽

人類的腸道就像一條公路,如果經常吃得過飽,腸道內就會累積大量的“宿便”,也會出現“塞車”現象。隨著“宿便”在體內不斷地腐敗和發酵,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它們被人體吸收後,會降低人體免疫力,誘發各種疾病,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如果人們能養成控製飲食的好習慣,每餐隻吃七分飽,就會給胃腸道提供充分的休息時間,攝入的營養成分也會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並將廢棄物完全排泄出體外,避免毒素在體內沉積。如果能堅持做到每餐隻吃七分飽,大便會變得越來越通暢,頑固的宿便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地被排泄掉。

另外,控製飲食不僅可達到緩解便秘的效果,還能限製熱量的攝入。眾所周知,高熱量食物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人體每天所需的熱量是有一定限製的,一旦攝入量大於消耗量,就會囤積下來變成脂肪,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控製飲食,每餐隻吃七分飽,能使胃腸得到休息,還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及毒素的排出。

衡量過飽的標準

◎如果你攝入了超過身體所需的飯量,就會出現口舌發幹的現象,如果你不缺乏維生素,那麼就說明你很可能是吃得過飽了。這是因為,血液中的營養太多,會使體內消化腺的分泌自動減少,唾液也跟著減少,於是出現了口舌發幹的症狀。

◎如果你晚上睡覺流口水,早上起床時發現舌頭變成淺紫色,有時還會有口臭,這就表明你可能吃得太多了。

◎早上起來的時候,如果握拳時感覺有些吃力,且手有腫脹感,說明昨天晚上可能吃得過飽。這是因為,體內的細胞吸收了過剩的營養,沒能完全消耗而被脹滿。

堅持生食的好習慣

生食,如今在營養學界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詞語。營養學家大力提倡生食,是因為吃“生”有助於預防癌症。因此,人們也在慢慢地培養生食的好習慣。

據研究,當人們吃進熟食以後,體內白細胞很快增多,猶如受到病菌入侵一樣處於“緊急備戰”的狀態。久而久之,機體免疫係統功能便受到破壞,使疾病有可乘之機。相反,生食能保留果蔬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營養成分以及有抗癌作用的吲哚化合物、胡蘿卜素、揮發油和酶類等。

>> 最適宜生吃的食物

除水果及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外,蘿卜是最宜生吃的蔬菜。這是因為,其中含有澱粉酶,生吃有助於消化。傳統醫學認為蘿卜能健胃消食,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蘿卜所含酶類還可消除亞硝胺的致癌作用。酶在高於55℃的條件下會變性而失去活性,其作用也消失了。蘿卜的維生素C含量也較多,而維生素C在高溫下也會被破壞。因此為了保存蘿卜內的生物活性物質,還是以生吃為宜。當然,生吃時要講究衛生,最好洗淨後去皮食用。

我國科學家最近發現,蘿卜中含有一種抗腫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質——幹擾素誘生劑,有效成分為雙鏈核糖核酸,在熟食時有效成分會被破壞,隻有生吃細嚼時,其中的有效成分才能釋放出來,對食管癌、胃癌、鼻咽癌等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白蘿卜、青蘿卜和心裏美蘿卜都含有相同的幹擾素誘生劑成分。

>> 不宜生食的食物

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適合生吃。科學研究發現,不宜生食的蔬菜有三類:

含有某些有害物質的蔬菜

這類蔬菜一定要燒煮以後再吃。在一些豆類蔬菜的籽粒和土豆中,含有一種有毒蛋白質,可使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凝集起來,所以人們把這種有毒蛋白質叫做凝集素,食入後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致死。菜豆(上海叫刀豆)、毛豆、扁豆、蠶豆、白扁豆中都含有這種毒素,燒熟煮透後,有毒蛋白質就失去了毒性。

貼地生長的綠葉菜

這類蔬菜在常規栽培條件下,往往要潑澆人畜糞尿肥料,造成生物汙染十分嚴重,肝炎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也會沾染在蔬菜的莖、葉上。本來應當生吃的蔬菜,如生菜(包括散葉生菜和結球生菜)、紫甘藍、香菜等也不要生吃。這類蔬菜即使用清水洗一下,也是洗不淨的。

富含澱粉的蔬菜

這類蔬菜也必須熟吃,不然澱粉粒不易破裂,人體無法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