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儒家思想頗重的朱允文思想仁政。更加重視讀書人,這件事情的發生也讓他看到了此時的大明王朝存在的弊端。南北之間爭鬥不止,並不僅僅是政治、經濟、地域上的差異,還有人們思想上的差異。朱允文一直都遵守著爺爺朱元璋的思想。很希望南北之間沒有差異,兩地的人們之間沒有芥蒂。真正實現大明王朝的繁榮場麵。
朱允文很少出宮,這次身上有皇爺爺的口諭,也想通過這件事情出外考察一番。將來的大明王朝就自己的,自然要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狀況。
次日,朱允文找來東宮侍讀黃子澄,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黃子澄連忙拱手道:“長孫殿下心係百姓,力念蒼生。子澄必定伴隨長孫殿下左右。”之後,兩人換上一套平民百姓的衣服就離開了皇宮。
離開皇宮的兩人在街上一邊遊玩一邊詢問北方士子所居之處。北方士子聯名上疏這件事情已經弄的應天城內大街小巷人盡皆知,找尋北方士子也沒有太大的難處。打聽了一番之後才知道現在所有的北方士子都居住在一處叫做軒雅居的客棧,兩個人朝軒雅居的方向走去。
還未到軒雅居就看到不少的官兵將軒雅居圍的水泄不通,圍觀的人群也不少。而身穿白色書生服飾的一群北方士子站在門口跟官兵對峙著。站在最前麵的就是陳慕白。一群士子臉上都露出氣憤惱怒之色。
“集結鬧事者快快閃開,否則以擾亂罪押你們回大牢。”禦史廖子凡一臉威嚴道。
“不知這位大人,我們到底所犯何罪?”陳慕白從軒雅居走出來,拱手道。
“在應天城內集結鬧事,你說你們所犯何罪!”
“大人,我們已經聯名上疏,皇上現在正在徹查此事。你現在帶領官兵前來,難道就不怕皇上責怪嗎?”陳慕白據理力爭,絲毫不給對方顏麵。雖然身為書生,可是身上的那股氣勢還是忍不住讓人激動。後麵的士子都從軒雅居走出來,很自覺的站在陳慕白的後麵,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來人,將此領頭鬧事著押回大牢。”廖子凡沒想到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竟然敢忤逆自己的意思,心中認為這些書生之所以滋擾生事,究其原因是因為有領頭的人,隻要將領頭的關押起來,那麼這些書生就會因為沒有主心骨而渙散。
“誰敢?”陳慕白大叫一聲道。那種豪氣雲天的氣勢讓前來擒拿他的官兵心中一震,走在他身邊竟然不敢抓捕。陳慕白道:“我們都是大明子民,同樣身為大明舉人。我們隻是聯名上疏,乞求公正。並未滋擾生事,你這種莫須有的罪名難道就不怕當今聖上將來怪罪嗎?你們擔當的起嗎?”
廖子凡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幫書生竟然如此難搞,可是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必須要盡快解決掉。即使將來歸罪,也一定要將陳慕白捉拿。
站在一邊的朱允文看著身為書生的陳慕白一生豪情,臉上浮現出一抹欣賞的表情,將來大明就應該用這樣的人,朝身邊的黃子澄招了招手,黃子澄很自然的附耳上來。之後悄然的離開人群之中,走到廖子凡的身邊,輕輕的說了幾句話。聽到來人報了姓名,雖然此時的黃子澄隻是東宮侍讀,可是將來如果長孫殿下成為皇帝,那黃子澄一定會水漲船高,廖子凡自然知道這裏麵的厲害關係。立即下令撤兵。北方士子看到官兵都撤離,一陣歡呼,陳慕白一直都在注意廖子凡,也看到有人跟廖子凡說話。心中很是疑惑,此人到底是誰?為何能夠讓廖子凡下令撤兵。本來陳慕白還以為自己要受牢獄之苦。
街上看熱鬧的人逐漸的散去,北方士子的第一場仗算是勝利,士子們也都回到軒雅居。站在陳慕白身邊的韓克忠疑惑道:“廖大人為何撤兵?”
“我也不清楚,想來是擔心皇上怪罪吧!韓兄,咱們進去吧!”陳慕白腦中若有所想,不過沒有將心中疑惑告訴給韓克忠,兩人剛要返回軒雅居聽到有人在後麵叫住自己。
陳慕白轉過頭,看到一個年齡在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邊還有一個中年人,此人就是剛才跟廖子凡竊竊私語之後廖子凡撤兵的人。陳慕白腦海中再次猜想此人到底是何人?
“這位仁兄,剛才在下一直都在人群中觀望。仁兄舉動確實讓我甚為崇拜。”朱允文拱手道。
“公子言重了,在下身為北方士子隻是在為自己取得公正而已。”陳慕白拱手道。
“近日,在下也聽聞不少關於北方士子盡數落榜其中有隱情之說。在下也是一介讀書人,如若不嫌棄,可否與在下暢談一番。”朱允文態度很謙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