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衙離皇城也就三裏地,拍馬即到。齊王帶著五千精兵,從玄武門魚貫而入,過了含光殿,便是西苑,正碰上吳文珍。這吳文珍追索王貴至此,見西苑大火,指揮眾人救火。可西苑草木繁盛,台榭連綿,憑他們幾個人那是杯水車薪,火勢反而越來越旺。
吳文珍焦頭爛額,渾身黑一塊白一塊,哭哭啼啼迎向齊王。齊王問道:“皇上如何?現在何處?”吳文珍道:“王貴狗賊謀反,毒害皇上。幸虧老奴及時撞破,護得皇上萬一。眾太醫正在千秋殿救治。老奴奉皇命拿那王貴,不想這狗賊賊心不死,放把火,又不知所蹤。”
齊王手下按劍,心上暗驚:“王貴這狗才辦得好事,本王現在如何留得了你?”咬牙切齒當先一劍刺翻吳文珍,大叫:“閹人謀反!忠心護駕,殺盡閹人!”吳文珍一嘴虛張,死不瞑目。
救火眾人見狀,驚呼四散。羽林軍兵士持銳挺戈,一力追去。火勢更旺,劈啪作響,明滅間照得人人臉上陰晴不定。可憐一座皇家名苑化為滿地灰燼。可憐椒蘭宮殿頓成修羅戰場。城內太監少說也有三千,到此個個人頭落地,頸血塗階,其中又有多少無知冤魂。一夜間,哀嚎之聲不絕,待到天明,屍首一車一車往城外運。饒是膽大的人,見了也是心顫腿軟。
其時,太監中也有機警的,見避無可避,便相攜著往永貞帝所在的千秋殿跑,把裏麵真哭假哭的一眾嬪妃統統攔住了,哭著抱著不讓走。又撲通通跪了一地,號叫之聲震破屋頂,隻求皇上發話。
“奴才們也不求榮華富貴,隻求留著賤命,為皇上做牛做馬啊!”“皇上啊,皇上,大兵進來,玉石俱焚!他齊王不反,誰人肯信!這便是賊喊捉賊!求皇上您開開眼啊!”
可永貞帝自己奄奄一息,有出氣沒進氣,憑他千人呼萬人喊,愣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人一看不行,又叫太醫來治。沒想一幫子太醫早趁眾太監不注意,順著牆根跑了出去。
第二個跑出來的是楊太妃。哪個楊太妃?正是昭獻帝的寵妃楊氏。老皇帝駕崩了,她自然升格為楊太妃。這楊太妃原是殿前司將軍楊知俊之女,算是將門出身,有一把子力氣,竟不計衣衫毀爛,硬從三四太監生拽活拉中掙了出來。
黑燈瞎火的,楊太妃也不知往哪去,好些路口伏著死屍,可生生把她嚇了一跳,隻好躲進一處假山,拿眼往外偷瞄。不一會,大批羽林軍舉著火把,殺氣騰騰擁著一人走來。那人高冠輕甲,麵白眉黃,眼深唇薄,正是齊王魏泰。
昭獻帝也就三子,魏毓、魏泰、魏炎。聽說齊王魏泰的生母是一西域女子,產下齊王後,不久便死了。齊王為衛皇後一手撫養長大。衛皇後自己育有二子,那便是魏毓、魏炎。兄弟三人可以說是吃一口奶長大的,但容貌差異頗大。魏毓、魏炎都是方臉大眼,頗有乃父之風。獨獨齊王一派異域風情,小名“蠻奴”便是從此來的。
齊王打小就會討人歡喜,逢年過節,各宮娘娘處禮數禮物都是不缺。衛皇後出殯,齊王更是哭暈當場,孝心動人。故在後宮,齊王的名聲自然不差。楊太妃此時見了齊王,更是心頭一喜,從假山處走了出來。
影影綽綽見一人走近緩緩行來,待到近了,卻是一中年美婦,霞冠橫斜,珠釵亂疊,也不認得是誰,但她整個人站得筆直,嘴角掛笑,盡力露出鎮定之色,這群如狼似虎的兵士一時倒也不敢造次。
齊王當然識得此人,喝退旁人,上前行禮:“兒臣拜見太妃。”說是“拜見”,也不見齊王有什麼動作,隻把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楊太妃。
楊太妃麵色微紅,強自拉了拉衣襟:“齊王可是來護駕?”
膚白勝雪,麵若桃花,一顰一笑自有風韻,衣衫不整倍惹人憐,齊王暗怪自己以前怎麼沒有注意此等美人?想那楊太妃,原名楊環兒,年輕時便已豔壓京城,後嫁給忠靖侯劉鄴。劉鄴無福消受,沒兩年就死了。
楊環兒如何守得了清寡,多方攀附,拜了宮裏老太妃做幹女兒,又仗著自己父親是殿前司將軍,便常常出入後宮。也不知是偶然還是有意,總之有一日正衝撞了在西苑閑步的昭獻帝。楊環兒跪地請罪,自稱無知,但回眸一笑竟惹得昭獻帝幾日朝思暮想。
最後被納進宮裏,從楊才人到楊昭容,再到楊淑妃,可謂萬千寵愛於一身。表麵風光無限,背地又招來多少大臣有婦之夫的非議。昭獻帝也不客氣,一律板子伺候,最多一日有六十二人同時挨了廷杖。京城人戲稱為“楊妃杖”,更有自詡清流的大臣以沒有挨過“楊妃杖”為恥,主動上書請杖,在坊間傳為笑談。
齊王也不是第一次見楊太妃,如何今日才覺得楊太妃是此等美人?隻因老爹昭獻帝尚在之時,他是不敢多看一眼;永貞帝即位之後,楊太妃鎖在深宮,那是無緣多看一眼。現在皇帝生死不明,自己擁兵入宮,那便是大權在握。形勢不同,野心也就不同;野心不同,眼界自然也是不同。所以今日他覺出楊太妃的美來,自己也覺得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