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一處水流平穩之處,一片軍營矗立而起。
一杆高聳入雲的旗杆,插在這軍營中的中軍大帳旁邊,上書四個大字——遼東·公孫。
在這裏駐紮的,正是趕去陳留勤王的遼東五千人馬。
這時正是中午時分,隻聽得一陣鍋碗瓢盆響動,眾將士已從各自軍營內跑出,生火做飯。營內頓時嬉笑打鬧之聲不絕於耳!
也怪不得這些初入軍隊的兵士如此喧嘩,他們都是近日才被征入軍伍,出境遠征,自然是興奮之極。
但就在這片嘈雜省中,自中軍大帳緩緩走出的公孫恭卻是一臉嚴肅!
見主帥走出,早有幾個隨軍侍衛走來,問公孫恭何時進餐。
但公孫恭心事重重下,卻連話都未回上一句,留下那幾名侍衛麵麵相覷後,他已是緩緩走出軍營。
來到岸邊,隻見河水渾濁,滔滔東流,湍急河水拍打沿岸,引起陣陣巨大響聲,直衝霄漢。公孫恭眼望這天地之威,不由得長歎出聲!
自來這裏紮營,已是三天了,眼看群雄聚會之日已近在咫尺,自己這支五千人的部隊卻因找不到渡河之物而寸步難進,公孫恭又是暗暗一陣心急!
半月前,公孫恭辭別留守的柳毅、公孫忠等人,親帥大軍,趕赴陳留,哪想到一路順風順水,卻在這處渡口被迫停了下來。
這時,公孫恭不由得暗暗責怪幾聲陽儀,放著高唐港不走,非要圖路程近一些而在此處渡河,此時已離高唐甚遠,再要回頭已是萬萬不能,想到此,公孫恭又是一陣長籲短歎。
他也不是沒想過主意,兩天來,他不斷派出賈範、陽儀等人去附近找尋船隻竹筏,哪知道這裏已是空無一人。
昨日,賈範出去時,好歹找到一名由此經過的行路商人,這才知道,陳留城外聚集大軍之事,早已傳遍周邊,此處距離陳留近在咫尺,當地百姓早已為避戰亂而遠走逃難!
百姓窮苦,遠走他鄉之時,早已將可用之物盡數帶走,哪還留下什麼!
想到這裏,公孫恭不由得觸目遠眺,隻見在河對岸,目光盡處,隱隱有幾陣炊煙嫋嫋升起,也不知是哪路諸侯駐紮在那裏!
而此處黃河狹窄,當他收回目光之時,連對岸樹叢都看到清晰無比,公孫恭再次長歎,感慨如此咫尺,卻如天涯!自己本想以此次討伐董卓的良機,打開遼東閉塞已久的大門,哪知道還未到戰場,卻被天塹所隔,不正如現在所見一般無二嗎!
正在公孫恭無奈之中,垂頭喪氣之際,軍營之中,有兩個年輕小將急匆匆的向這邊跑了過來,隻見一人英俊風流,一人威猛雄壯,正是趙雲和另外那個名叫高浦的白馬親衛。
兩人來到近前,還未說話,公孫恭已頭也不回道:“子龍高浦,軍師他們可曾回來?”
這些日子來,兩人形影不離的跟隨,讓公孫恭對他們已甚為熟悉,所以才從腳步聲中,便已辨認無誤。
“回稟太守,軍師等人還未歸來,飯菜已備好,請太守回軍營用餐!”由於高浦性格木納,所以這些天來,公孫恭的問話,基本都是趙雲應答!
而趙雲雖對公孫瓚當日為圖得遼東六千騎兵,撇下自己之事感到惱怒,但卻是仍心念公孫瓚知遇之恩,所以,他對公孫恭的稱呼,一直是隻叫官職,不稱主公。
公孫恭聽完趙雲回話,也不答話,隻是將頭輕輕一搖,繼續看向遠處,趙雲也知道,如若是遼東軍馬不能在戰前趕到陳留,必然會名聲大落,忍不住就要出生寬慰幾句,哪知道話到嘴邊,還未說出,就聽公孫恭抬手一指,大喜過望的呼喊:“子龍,快看,有船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