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4章(1 / 2)

喬氏自己雖然嫁了個探花,喬家卻是小門小戶,有些田產,說不上大富。喬家更不是名門望族之類,大部分族人都是守著田產過日子,讀書識字,偶爾也會出個秀才。說給聶芸芸的是喬氏的族侄,父親早亡,母親撫養他長大,今年十五歲,也是讀書識字,知書達理,家裏還有良田千畝,日子過的也是不好不壞。

開始時喬氏也沒有這個想法,後來來往幾次,覺得聶芸芸不錯,雖然是庶出,聶二太太卻是教養的很好,趁著今天的場合提了起來。

“不知道這位喬五爺,能不能讓我先見見。”聶二太太笑著說,這門事倒是稱的上門當戶對,隻是離預期的有點遠。窮苦的小地主不一定有小商戶有錢,社會地位不能當飯吃,按二房想的是給聶芸芸找個商戶,手裏有錢最實在。

結果喬氏說了這門親事,雖然與預期不符,但也不能說差。要是這門親事拒絕了,接下來未必有十分好的等著聶芸芸,隻憑簫殤妻妹這一條不是找人家的依靠,男方首先會看的是父親、兄弟如何。

“小五人在直隸,想見他倒也容易,我修書一封回去就好。”喬氏說到這裏,卻是頓了一下才道:“小五家裏清貧些,二太太……。”

叫小五過來不麻煩,但喬五爺的條件就在這裏擺著,要是看中條件了,憑喬五爺的條件不可能相中不人。怕的就是,心裏還猶豫著,萬一相過了,又嫌家庭條件不好,那就不用讓喬五爺走這一趟了。

聶二太太笑著道:“芸芸的婚事我總是要問問我家老爺,正好蓉蓉生子,我要寫信回去請老爺過來看看外孫。我倒是覺得喬五爺很好,不過總要讓老爺看看。”嫁人除了看家世,本人還很重要,要是看著小夥子差不多,她覺得這門親事倒是可以。

“應該如此。”喬氏笑著說,看來聶二太太是同意了,笑著道:“那過幾****就寫信讓小五上京一趟。若是能跟聶家結親,實在是喜事一件。”

兩人當下說定,喬氏往直隸寫信,聶二太太也往南陽寫信。聶二太太寫的時候有幾分猶豫,單說喬五爺的條件,也算是不錯了,聶芸芸真不吃虧。隻是聶二老爺未必會如何此,還有柳姨娘,更是一心想著女兒嫁個有錢人。

“我倒是覺得這門親事不錯,簫太太不像是會打逛語的。”聶蓉蓉說著,又道:“朝廷一直對外用兵,富貴商家未必能守住錢財。”

這也算是慣例,像洪家聯絡人絡,得到了皇商資格。倒不是讓洪家從戶部賺錢,而是利用洪家的船隊給朝廷辦事。而一些有錢皇家卻用不到的小商戶,結果可能就沒那麼好了,很有可能在朝廷沒錢的時候,直接找個理由把家產充公,這種事情朝廷絕對幹的出來。

“你父親未必會這麼想。”聶二太太歎氣說著,喬五爺就是個人條件不錯,但他不符合預期,這門親事也是難說。道:“要是喬五爺人看著是個爭氣的,這門親事倒是可以說說。不過要是喬五爺真有很有本事的,簫太太也不會說給芸芸了。”

聶蓉蓉看聶二太太眉頭又皺了起來,便笑著道:“喬五爺還沒上京呢,母親就愁上了,總要看過人之後再說。”

“也不是我愁,想想年前見到的洪娘子,忍不住有些憂心。”聶二太太說著,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是千古明言。男人要是入錯了,還能回改改,女人多數都是沒這個機會的,聶芸芸好歹也是她看著長大,她也希望聶芸芸婚姻順心些。

聶蓉蓉默然,聶芸芸的出身不上不下,人才也是不上不下,嫁妝……就照她的嫁妝,柳姨娘添點也就是兩千兩左右。憑聶芸芸這樣的條件,要是想的太多,真的是害她。這也是為什麼喬氏提親,聶二太太就說要相相看,別人是可挑的人家少,聶芸芸的嫁妝,肯給她說媒的人家隻怕都少。要是指望媒婆說親,隻怕更加不靠譜。

“你才出了月子,別跟著我憂心這些,早些睡了吧。”聶二太太笑著說,摸摸聶蓉蓉的頭,道:“眼看著也是兩個兒子的娘了,看你如此,我也放心了。”

“母親也早點歇了吧,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任憑你盤算的再好,日子總是要芸芸自己過的。”聶蓉蓉笑著說。

直隸離京城近,喬五爺先進的京,幾日之後聶二老爺帶著柳姨娘也來了。聶二老爺對喬家的婚事沒啥說的,實在是兒女婚事沒一件是他做主的,簫殤就算了,兩房兒媳婦都是聶二太太做主娶的,事實證明聶二太太眼光不錯。現在到聶芸芸的婚事,聶二老爺還是很有自知之明,喬家的條件也不錯了,要是男方有個差不多,也就能定下來了,庶女嘛,挑誰去。

“太太,喬家不過是個小地主,家裏還不知道怎麼窮酸呢,芸芸嫁過去怕是要吃苦的。”柳姨娘急切的說著,沒有錢的小地主一年收入未必上百兩呢,芸芸嫁過去肯定要受苦的。

“聶家現在也隻是個小地主,不比喬家好哪裏去。”聶二太太說著,看著柳姨娘歎氣道:“你自己說,你進門這些年,我是坑過你,還是坑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