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義的力量,讓荀巨伯冒著生命危險守著自己的朋友,更是道義的力量震退了盜賊。道義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人們在處理相互關係,采取有效行動之前,把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放在首位,寧願自己吃虧受苦,也不損害他人殃及無辜。道義是對敬畏和忠誠的最好詮釋,是“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責任感,是“我為人人”的人文關懷,是一種對他人負責的高尚境界,是發自心底的一種社會責任。
陳曉蘭原本是一位醫生,在工作中,她發現很多醫療儀器都存在問題,對病人危害極大。醫院為了增加收益,低價購買的醫療儀器大都不符合國家標準,她依然辭去了工作,走上了檢舉偽劣醫療儀器的道路。她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不惜冒著危險親自體驗偽劣器械並收集證據,揭露了醫院的“潛規則”,舉報了二十多種偽劣的醫療儀器,讓人們能夠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療。她付出了時間,付出了汗水,付出了青春。是道德促使她秉持正義,是道義促使她堅韌執著。2007年她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她成為了國家的好女兒、人民的大英雄。
古人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李大釗先生所寫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楹聯,都充分顯示出一種豪俠氣概和名士風範。在鴉片危害華夏國民時,林則徐振臂一呼焚燒鴉片,是救國救民的道義;孫中山廣州起義,辛亥革命推翻帝製建立中華民國,是開創曆史新紀元的道義;日本侵華,仁人誌士赴湯蹈火“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是正義戰爭的道義。在商品社會裏,大千世界中的芸芸眾生,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中華民族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傳統處世原則一時被“孔方兄”掩蓋,不能不說是我們社會的悲哀。
2011年10月13日,佛山兩歲小女孩悅悅在路上被一輛麵包車撞倒和碾軋,此後18個路人先後經過,但都視而不見,而其間悅悅又被一輛貨車碾軋過去。最終悅悅被第19名一個拾荒的阿姨抱到路邊。10月21日零時32分,遭兩車碾壓的廣東佛山女孩小悅悅經搶救無效離開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謝。
一個年幼生命的離去,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心靈震撼,人們開始反思:如何才能讓社會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讓類似的慘劇不再發生?如何才能讓見義勇為者越來越多?
道義是對人生、社會乃至國家維持正常運轉提出的較高的精神要求,正因為現世之中存在著太多的自私、貪婪、醜惡、凶殘、陰暗、狹隘,才需要有這樣一種超出常人和常規的行為對其加以糾正和補救,無私、慷慨、善良、慈祥、光明、寬厚等優良品質的出現,才使得原本失衡的現世人生,重新得到平衡,重新煥發生機,重新點亮人們追求真、善、美的心靈燈火,道義的魅力和力量也就展現無遺了。
道義就像是一貼溫馨的靈藥,她會冷漠的社會變得親切,它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能夠讓人在一種更高的精神層次上實現對自我價值的超越、對社會價值的回歸。
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那就讓自古有之的道義典範來點亮一束前行的明火吧!用自己的肩膀扛起道義的旗幟,讓更多的人從中獲得光明,獲得溫暖,更重要的是獲得不斷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仁愛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仁愛”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價值。孔子認為,“仁”是一切美德的總稱,“仁”的核心思想即為“愛人”。後世儒家學者對仁愛的具體義理不斷做出了新的詮釋,構成了儒家仁愛思想。有學者認為,“仁者人也”包含了兩方麵的思想價值,即“人的自覺”和人道主義的精神。孔子以“仁”作為理論探討的中心,在以人為本的哲學基礎上開啟了儒家人本理性的思維路向。
崇尚“道德高尚”,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翻開孔子《論語》,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孔子教導弟子如何做一個有德行的人的“語錄”。比如,“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比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比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輒,其何以行之哉”。儒家如此,道家也如此。老子《德道經》中有一句名言:“上善治水”。水的品性是最好的,它雖然隻呆在低窪處,卻能滋養萬物而“惟不爭”(與世無爭)。所以,老子認為,要想修德養性,最好是向水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