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法則十 多友——封閉是快樂的第一殺手(2 / 2)

女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錦袍,裏麵爬滿了虱子。”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各種坎坷,但正如普希金所說:“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將會成為親切的回憶。”

2.別人對你的一切態度取決於你對別人的態度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對他善良,因為我的德性就是善。

有信義的人我相信他,不可信的人我也相信他,因為我的德性就是誠信。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定能給你很深的啟示。

一天,一位老人在院子裏乘涼,過來一位想租房的客人問:“你們這裏的鄰居如何,是否好相處?”老人笑問:“你們那裏的鄰居如何?”租房者說:“很糟,一個比一個難相處。”老人笑答:“彼此,彼此。”租房人扭頭走了。不一會兒,又來了一位租房者,向老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依然以問作答。來人說:“我們那兒的鄰居一個比一個好,大家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真舍不得離開他們!”老人還是笑答:“彼此,彼此,我們這裏也一樣。”

故事雖然平淡,但頗有些曆久彌香感覺,所有的複雜都是人為的產物。別人對你的一切態度其實都取決於你對別人的態度。

倘若世界是一堵牆壁,那麼愛就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上麵故事裏的一樣,你以什麼樣的心態說話,別人就會以什麼樣的語氣給你回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人處世許多煩惱都是因為你對外界苛求得太多而產生的。你熱愛別人,別人也會給你愛;你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世界是互動的,你給世界幾分愛,世界就會回你幾分愛。愛給人的收獲遠遠大於恨帶來的暫時的滿足。

3.懂得如何忍受愚蠢的人

生活最重要的準則在於懂得如何忍受一切。容忍愚蠢需要極大的耐心。耐心能帶來無可估量的內心平靜,而內心平靜是世間的福祉。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會欣賞一些人,彼此之間相處很融洽;同時也會疏遠或排斥一部分人,就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我就是和某某合不來”“我就是看不慣某人”。之所以合不來、看不慣,主要還是性格誌趣上有差異。

俗話說:“百人百態,千人千麵”。每個人也有著不同的個性,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人的個性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個性完全相同的人,這就構成了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性。然而話又說回來,承認人與人之間在性格情趣、生活習慣等方麵存有差異,並非說有差異就不能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融洽的關係和深厚的友誼。

性格愛好相同的朋友可以結交,性格不同的人同樣可以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19世紀的德國就有兩位性格差異很大的化學家維勒和李比希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維勒溫柔平和、有耐心、遇攻擊不動聲色;李比希則爽朗自信、勇敢好鬥,是個風風火火的人物。盡管兩人性格如同水火,但關係卻一直很好,他倆密切合作,相得益彰,共同在化學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成為有機化學的創始人。可見性格差異並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如何交往合作。

其實,人與人之間隻要大目標一致,誌同道合,就有了堅實的友誼基礎。至於各自的性格、情趣、愛好,大可不必強求一律。試想,倘若戰友之間都是一種情趣,都是一種性格,那會多麼單調乏味呀!大自然中,如果隻許一花一草生長,便無所謂七彩世界。事實上,若能各自尊重對方的個性,保持自己的情趣,學會求大同、存小異,互相支持,互相適應,不但不會妨礙、削弱友誼,反而會加深相互間的感情。

在尊重個性的基礎上,還要多一些寬容。能容人,是一種優秀品質。與人和諧相處就要不苛求別人,多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要企求對方改變性格,改變誌趣。寬容會顯示你的氣度,也會為你贏得友誼。對他人的種種過錯和缺陷可以指出來,但切不可耿耿於懷,斤斤計較,這樣彼此之間和諧相處才會有一個美好的開始。